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鹹平之治,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康保裔戰敗投降。
關於康保裔的結局,宋遼兩國史料都有不同的記載,挺有意思的,宋朝這邊無論是《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篇》還是其他一些野史都記載康保裔戰死,而遼史那邊記載康保裔被俘投降。
兩邊都有記載,可為什麼我要選取康保裔兵敗投降的結局呢?因為遼史中不僅記載了康保裔投降,連投降後的安排也記載的清清楚楚“六月乙巳,以所俘宋將康昭裔(康保裔)為昭順軍節度使”。
刑事偵查中有個道理,誰講述的事實能夠把細節講出來,誰就更接近於真相。人家遼國那邊康保裔投降之後的封官都記載的如此具體,宋朝這邊就僅僅戰死,看起來還是遼史更可信。
不過不重要,對於宋朝來說康保裔將軍已經戰死,即使是出於輿論宣傳的需要他也只能死,朝廷厚待了康保裔的兩個兒子。
全殲康保裔部之後,遼軍又擊敗了高陽關另外一支宋軍,緊接著繼續南下打到山東,一陣搶劫滿載而歸,大搖大擺的退回到了幽州。
在這整個過程中,傅潛就一直在定州當王八。
遼軍撤軍之後,真宗開始秋後算賬,命令大將高瓊代替了傅潛三鎮最高軍事主官的職位,傅潛立刻來到大名府報到。傅潛來到大名府之後立刻被下獄,朝廷定了傅潛死罪,可最後報到真宗那兒,皇上大筆一揮,免死罪改為流放。
真宗這個處理讓很多人難以接受,貽誤戰機、縱敵深入、朝廷多次出兵仍舊我行我素按兵不動,這幾條任意一條都可以拿出來定死罪,可最後還是讓傅潛躲過一死。
原因很簡單,傅潛是真宗他爸爸,趙光義的老親信。
爹去了,爹當年的鐵桿親信要保一保。真宗最終拍板,放傅潛一條生路,貶官流放到了房州。
處理了一批人,獎賞了一批人,遼軍也退兵了,真總覺得這次的御駕親征該歇歇了,宋遼在河北打仗,自己身為皇帝都從開封出來到大名了也夠不容易的,趕緊回去歇著。
退回去容易,可也讓遼聖宗看到了北宋的虛弱,堂堂北部國防,居然用一些又蠢又膽小的窩囊廢當主帥,皇帝本人也缺乏膽識,遼聖宗覺得宋朝也就這樣了。
遼聖宗覺得宋朝也就這樣了,李繼遷也覺得宋朝也就這樣了,看到北宋被遼國打的差點招架不住,李繼遷意識到機會又來了。鹹平三年九月,李繼遷在西北截獲了宋軍一大批軍糧,接著趁勢攻打北宋清遠軍(今寧夏同心縣)。
當時北宋正在河北應付遼國又一次的區域性入侵,無暇西顧,清遠軍孤城難支,最後守城主將投降李繼遷。李繼遷起兵反宋以來第一次有宋朝將領主動投降,極大的激發了夏軍的戰鬥熱情,接著西北靈州城外一部宋軍主帥李瓊率部降夏,李繼遷完成了對靈州的包圍。
面對李繼遷日益嚴重的軍事進逼,真宗不堪重負,正巧當時有人上疏建議放棄靈州,於是真宗召叢集臣,商量靈州到底要不要繼續守下去。
結果非常棒,幾乎所有大臣都堅決反對放棄靈州,看來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大部分人都不是窩囊廢。
國土,哪怕一尺一寸也不能放棄。
可惜真宗不明白這個道理,別群臣懟回來之後只好暫時裝裝樣子,做出一定要解決西北邊患的姿態。
李繼遷經過太宗朝真宗朝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西北的龐然大物,不是一支或者幾支部隊隨隨便便就能滅掉得了,為了集中力量消滅李繼遷,真宗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宰相張齊賢出馬。
西北大小軍鎮林林總總十幾個,單獨的軍鎮無法與李繼遷抗衡,必須團結起來,而普通的中央官員來了大家都不服管,恐怕不僅團結不了軍隊反而會帶來不利影響。可張齊賢不一樣了,張齊賢是個標準的出將入相的官員,打仗治國都是一把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