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艱難立嗣,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包拯的奏疏上報到了仁宗那裡,收到了仁宗的肯定和表揚,然後仁宗繼續我行我素,不立嗣。
與某些缺乏生育功能的皇帝不同(比如賣國賊宋高宗趙構),仁宗其實是有生育能力的,到了仁宗晚年嘉佑年間,後宮其實還一直還有嬰兒誕生,只不過新生兒都是女孩兒。
嘉佑六年七月,仁宗的最後一個孩子,第十三女出生後,他終於疲憊了,不再堅持對自己血脈皇嗣的堅持,同意了朝臣的奏疏,下詔宣嶽州團練使趙宗實入宮立為皇子。
趙宗實拒絕了,也許是四歲入宮後又被送出宮給年少的趙宗實留下來心理陰影,他無論如何也不肯再次入宮。
另一個原因可能與趙宗實父親濮王趙允讓有關,早在真宗年間,由於真宗長時間沒有皇子,趙允讓也曾經作為備選皇子進宮,後來仁宗出生,趙允讓被遣散出宮。
年少的進宮又被遣返加上父親類似的遭遇讓趙宗實顧慮重重,面對入宮的詔書,他多次稱病拒絕,京城的使者來來回回多次,皇族其他長輩也來勸說,都改變不了他的心意,時間久了,仁宗逐漸反感,打算撤回詔書另選其他宗室子弟進宮。
關鍵時刻,趙宗實親信周孟陽勸說他,抓緊時間入宮,並且告訴趙宗實,主上選中你作為皇子,如果你堅持不去,哪怕以後回到封地,其他人登基了,會放過你嗎?
被迫捲入儲位之爭,歷朝歷代奪位失敗的皇子沒一個有好下場的。趙宗實驚出一身冷汗,突然明白了自己處境的兇險:不去,日後必定死路一條;去,則尚有一線生機。
從嘉佑三年開始,文彥博和富弼先後因母喪回家丁憂,韓琦升任首相,歐陽修升任參知政事。升任副宰相這些年,除了勸諫仁宗立嗣外,歐陽修沒有放下自己諫官的老本行,繼續上梳彈劾百官,其中就包括彈劾包拯。
按照政治理念來講,歐陽修跟包拯是同一陣營,都支援范仲淹改革,同屬於“君子”,可歐陽修沒對包拯手下留情。
彈劾的原因是朝廷任命包拯做三司使而包拯沒有拒絕,要說朝廷任命官員又不是皇帝即位還要搞什麼再三推讓,一般來說任命了你就走馬上任就行了,可包拯這次的三司使任命還真有些不一樣,因為之前連著兩個三司使都是被包拯彈劾罷官的。
先是嘉佑四年時任三司使張方平在購買富豪田產時搞了些權錢交易,被包拯彈劾罷官,接著時任次相宋癢弟弟宋祁接任三司使,包拯繼續彈劾,稱長兄任宰相,弟弟應當避嫌不得在朝中任三司使,宋祁也被罷了官。
三司使位高權重,除了不屬於宰執班子成員其他權力遜於任何官職,仁宗考慮再三,既然包拯心細如髮總能找到官員的問題,不如就由包拯親自擔任三司使吧,於是下詔任命包拯為三司使。
包拯還沒來得及赴任,歐陽修的彈劾就來了,說包拯這是蹊田奪牛。
別人牽牛踩了你的田,你數落別人的不是最後就霸佔別人的牛,這就叫蹊田奪牛,歐陽修質疑包拯,別人三司使幹得不好你有意見,最後你自己出任三司使,這合適嗎?
包拯一生為官清廉自尊心極強,哪裡願意受這個氣,直接稱病不朝了。
仁宗愛才心切多次下詔要求包拯赴任,最後詔書一封接一封的送過來,包拯實在是沒辦法再躲了,只好出任三司使。
任職三司使大約一年時間,仁宗又升任包拯為樞密副使,正式進入宰執班子,參與帝國重大事項決策。
可惜包拯沒能在更高的官職上發揮多大作用,任職樞密副使不到一年,嘉佑七年,時年六十四歲的包拯在樞密院工作時一病不起,兩個月後溘然長逝。
京劇《赤桑鎮》裡面講了這麼一個故事,說包拯從小失去父母,嫂嫂吳妙貞將其撫養長大,後來包拯做了開封府知府,老百姓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