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濮議紛爭,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首惡不就是韓琦嗎?範純仁是范仲淹的兒子,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進士及第後為了照顧年邁的范仲淹辭官不受,一直照顧父親到去世後才出來做官。後來歷任多地地方官政績斐然,加上孝道聞名天下,被朝廷重點提拔入京擔任諫官。

韓琦看到範純仁的奏疏後非常傷心,回想當初與范仲淹慶曆改革時親如兄弟,範純仁入朝為官之後對他像對待自己親侄子一樣照顧有加,沒想到如今卻被範純仁如此攻擊,不免心生悲涼,圖啥呢?

英宗經過再三考慮,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把三名諫官罷官外放貶出了開封。

不要小看諫官,北宋政治發展到仁宗朝,臺諫系統已經非常成熟,臺諫實際上分為御史臺和諫院兩個部門,由於二者功能高度重合,後期逐漸有了臺諫合流的習慣。臺諫系統官員御史臺御史、監察御史、言事御史加上御史中丞一共不過六人,諫院左右司諫、左右正言也不超過六人。

諫官滿打滿算算是兼任的也就十幾個人,除了進諫彈劾外,諫官還兼任外交職責,每年出使遼國都有諫官擔任使者。

除了長官御史中丞外,其他諫官只有七品,但這些人在外瞭解國際形勢,在朝中與宰執同朝議事,宰相們官職再高,權力再大你大的過皇帝嗎?

每天上朝討論國家大事的就這麼幾個人,在皇帝面前所有人都是臣子,所以久而久之,傑出的諫官受到皇帝賞識就會更進一步提拔起來最終進入宰執,范仲淹、歐陽修、包拯其實都是從諫官進入到了宰執。

而當時正巧了,除了呂誨、範純仁、呂大防之外,還有三位諫官傅堯俞、趙鼎、趙瞻三個人剛剛出使遼國回來,結果一聽說三位同事被貶官直接也不來上朝了,上梳請求貶官,抗議濮議中對諫官的不公平處理。

英宗大筆一揮,同意。當時朝中僅有的六位諫官全部被幹掉,僅剩司馬光一人還是以閣臣兼任諫官職務。司馬光肯定不會退縮,也不斷上梳要求召其他幾位同事還朝,英宗不理他,司馬光一看不理我是吧,我稱罪不朝。

司馬光上梳一封說諫官們勸諫不被採納反而都被貶官是因為自己履職不力,自己將居家待罪,請朝廷治罪。

畢竟是文壇領袖級大佬,影響是在太過巨大,司馬光的態度又非常堅決,英宗最後沒辦法,只能准奏革去司馬光諫官之職,只保留閣臣之職編修史書。

諫官由原本的觀點之爭後來發展到了對宰相們的人身攻擊,而英宗和宰執們對諫官的處理也很不光彩,按照正常的政治規矩應當是辯論中駁倒對手取得勝利,而這次濮議的最後結果卻是罷免對手,使得對手不存在然後宣佈勝利,實在很難服眾。

不光彩的勝利也是勝利,諫官們全部滾蛋了之後,治平三年三月,朝廷借曹太后手諭下詔同意英宗尊生父濮王為皇考,生母濮王妃為皇太后。

表面上看,英宗和中書笑到了最後,目的達到了、反對者趕走了,根據太后手諭,英宗更是進一步提出具體禮儀措施,包括以帝制重修濮王陵、立廟、祭祀等等內容,彷彿大權在握真正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而實際上,濮議在後世歷朝歷代看來都是一場三輸的局面,諫官們不用說了政治前途全部終結,宰相們名聲全臭,富弼更是在濮議剛一開始就自己請辭樞密使都不幹了,而剩下來的宰相們後來也將面臨無休止的口誅筆伐。

英宗看似利用宰執和臺諫兩派鬥來鬥去自己坐收漁人之利,可不過短短半年之後身體就又垮了。

治平三年十一月,英宗再次病倒,這次跟之前不一樣,這次是真病了,英宗臥床不起長達數月,一天比一天嚴重。病情如此嚴重隨時可能駕崩,群臣慌了,還沒太子呢。

英宗有生過四個兒子,四個兒子都是高皇后所生,除其中一個早夭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