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永樂城慘敗,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路伐夏失敗後,朝廷輪過行貶,王中正被一貶再貶,最後貶到嵩山腳下去看道觀去了;種諤由於米脂寨大破夏軍殺敵有功,雖然最後也不得已退兵但並未貶官還進行了褒獎;高遵裕貶到鄧州;劉昌祚官降一級,由副都總管降為鈐轄,仍領本部兵馬;按照樞密院的意思,李憲貽誤戰機失期當斬,但神宗念及李憲連下蘭州會州也算立功,功過相抵不再追究。
一連串處理過後,神宗開始思索下一步對夏戰略,多路進軍已經證明不可取,集中優勢從一路打擊才是最佳方案。
正在神宗猶豫從哪一路出擊最合適時,種諤上疏了,闡述了從鄜延路出擊先拿下橫山,然後再一步一步蠶食西夏領土最後拿下靈州的戰略。
種諤在熙寧年間曾經率軍攻佔橫山,對此處非常熟悉,雖然西峽地處西北境內大片戈壁沙漠,但橫山地區卻水草豐美土地復繞,此前夏軍多次在邊境與宋軍交手,依託的就是橫山這個大後方。
種諤提出,就沿著橫山北麓修築城寨,全面控制橫山地區,再以橫山地區作為糧草中繼站攻打靈州城。
客觀來講,這個戰略非常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雖然五路伐夏死傷無數勞民傷財,但北宋錢糧依然充足,不存在當年韓琦范仲淹為了錢而爭論修不修城寨的問題,穩紮穩打拿下橫山不失為一步好棋。
神宗也覺得靠譜,但為了謹慎,還是要實地調研了才放心,元豐五年五月,神宗安排給事中徐禧到西北前線調研戰略可行性。
徐禧這人是個投機分子,從小不好好讀書,後來考科舉不中,看到國家推行新法便鼓吹新法。呂惠卿當時任翰林學士,兼管王安石《三經新義》等著作的日常編纂事務,見徐禧對新法的見解獨到,便將他選拔進入經義編纂小組。
有的人聰明用在正經學問上,徐禧的聰明就屬於用在了歪門邪道上,科舉考試不行,但是對經義的解讀偏偏有一套,而當時王安石以變法思想行天下,很多角度也是獨樹一幟,很對徐禧的胃口。
王安石的經義理論本質上還是以儒家傳統經典四書五經作為根據,與時俱進的提出新的解讀和應用,具體的經義理論太過深奧我們就不深究了。但是徐禧深究起來樂在其中並憑藉對經義的理解闡述步步高昇,最後進入館閣,兼任諫官。
不考科舉進入朝廷任職竟然能做到閣臣,徐禧也算開了先河了,有時候不僅要感嘆,熙寧變法鬧得天怒人怨確實在用人上有大問題,瞅瞅這些新黨都什麼人,呂惠卿、鄭俠、鄧綰還有徐禧,這都什麼人。
王安石啊王安石,你雖然業務強人品正魅力大,卻有著跟張雨綺一樣的弱點,看人的眼光不行。
讓人看不透的徐禧到了元豐年間做到了給事中,正四品。要知道給事中再進一步就是翰林學士,就是真正的參與國家大事的高階官員,徐禧的仕途一片光明。
接到神宗詔令的徐禧意識到,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來了,當時雖然王安石早已離開中央,但朝廷宰執蔡確章惇等人都是新黨,在神宗的支援下,新法一直穩定施行,徐禧本人就是新黨官員,只要這次考察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再高升一步近在咫尺。
懷揣美夢的徐禧來到西北前線胡亂調研了一番,提出了建議,總體上認同種諤的戰略方向,但築城不能從種諤提出的銀州開始,而應當從銀州東南方向的無定河邊開始築城,此處原先有一處河堤叫做永樂埭,可以在此築一座永樂城。
銀州是西北重鎮,從邊境開始往西依次銀州、夏州、宥州和鹽州,這四州全部依託橫山,鹽州再往西北就是旱海沙漠,出了沙漠就是靈州,如果按照種諤的建議,從銀、夏、宥、鹽一路築城打過去,是最穩妥的控制橫山地區的方案。
永樂城的地點狹窄,後背靠山,前面是無定河,如果敵人攻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