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王安石出山,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小數,之前在真宗朝北宋一年賦稅收入大概是6000多萬貫,這個數字到了神宗朝也沒什麼變化,而南郊祭祀給文武百官的賞賜是接近2000萬貫。
好傢伙,一回賞賜掉國家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雖然南郊祭祀每三年才一次,但架不住花銷太大啊,神宗看了曾公亮的奏疏後覺得挺有道理,但又覺得取消例行賞賜會不會引起百官不滿。
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怎麼辦,還找高階政治顧問,把奏疏發到了翰林學士院討論。
不用討論,司馬光和王安石當著神宗的面又掐起來了。
司馬光先說了,宰相奏疏陳述的問題確實比較嚴重,賞賜已經影響了朝廷的收支平衡,但一下子全部取消又顯得朝廷薄情寡恩,建議從高階別官員開始,多削減其賞賜,中下級官員維持原有賞賜不變。
王安石反駁了,說郊祀的賞錢才多少,多這2000多萬貫錢也不足以國家富強,還有損朝廷威信,根本不用取消。為什麼國家財政收支不平衡,那是因為主政大臣不善於理財。
接著王安石舉了個例子,說常袞辭堂饌,當辭職,不當辭祿。
我解釋一下王安石引用的這個典故,常袞是唐朝時的宰相,按照制度,唐朝在中書省為宰相設定的有機關食堂,菜品非常豐富,是御膳房專門製作的宰相工作餐。
時間久了,常袞就提出,國家現在剛剛經歷安史之亂民生凋敝,我們更應該節省,然後提議取消機關食堂。
常袞這個提議惹得全體同事又是嘲諷又是憤怒,宰相們吃的雖好,才能吃幾個菜?從宰相工作餐裡省下來的那點兒錢還不夠看的,根本就是小題大做,堂堂一國宰相,根本沒必要也不應該去考慮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王安石說,提議取消郊祀賞錢就像常袞提議取消工作餐一樣,根本沒必要,像常袞這樣做宰相的如果不能勝任,應該是辭職,而不是辭工作餐,國家根本不缺那點兒小錢。
最後王安石說了那句經典語錄,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司馬光一聽樂了,什麼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你當我沒讀過書?這不就是桑弘羊忽悠漢武帝的把戲嗎?當年桑弘羊為漢武帝籌措軍費,不惜搜刮民脂竭澤而漁,最後搞得國家天怒人怨,這就叫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我再解釋一下桑弘羊這個典故,桑弘羊是漢武帝時候的大司農,西漢的大司農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長兼財政部長,任職期間透過推行出租公田、改革幣制、將鹽鐵酒收歸國家專營、土特產均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西漢國庫短時間內充盈起來,積攢了大量糧食。
衛青霍去病出兵大漠橫掃匈奴,靠的就是桑弘羊給國家打下的家底,千里奔襲全靠糧草,沒有桑弘羊,封狼居胥想都別想。
可改革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由於急於求成,基層官員野蠻執法,老百姓們反而負擔加重,苦不堪言。到了漢武帝晚期,國內盜賊遍地,老百姓流離失所,桑弘羊的政策也因此飽受詬病。
當年司馬遷評價桑弘羊就叫做“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現在王安石自己對號入座了,那最好,漢武帝最後那幾年國家都成什麼樣了,你王安石心裡不清楚嗎?
司馬光王安石兩個人你來我往猛烈對噴,典故滿天飛,旁人再次插不上話,到最後神宗表態,支援司馬相公,該減的就減,節省是美德嘛。
然後轉過身去,讓王安石起草詔書,給文武百官所有人賞賜照舊,一分錢不少。
司馬光再一次吃癟,神宗對王安石的支援力度達到了空前的程度。當時百官奏疏送到中書,宰相們擬好批示後報呈神宗籤批,神宗總會差人送到翰林學士院讓王安石過目之後才肯籤批,久而久之搞得大家意見都很大,堂堂宰相們居然還不如一個翰林學士重要,到底是翰林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