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熙寧變法,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熙寧二年二月,回京擔任翰林學士不到一年的王安石升任副宰相,官拜參知政事。

王安石進入中書引起了宰相們的巨大不滿,尤其以副宰相唐介最為嚴重。

當時的中書除王安石之外還有三名宰相,首相同平章事曾公亮、兩名副宰相參知政事唐介和趙拚。

曾公亮的執政主張的穩定為主保持團結,儘量不沒事兒找事兒,英宗搞濮議的時候諫官不就罵他尸位素餐嗎?首相同志以穩定為主,雖然明知道王安石要變法,但為了大局為重他沒意見,趙拚不待見王安石但人比較低調也沒吱聲。

樞密院那邊長官樞密使陳昇之那是王安石的朋友兼政治盟友,一向支援王安石,樞密院其他宰執一般不參與中書的事兒,所以看上去王安石的執政環境並不差。

可副宰相唐介卻忍不了王安石,在討論任命王安石人事任命的朝會上直陳王安石難當大任,不應進入中書。

神宗就問唐介了,說王安石不管是學問水平還是選賢任能都有一套,你為什麼就覺得王安石當不了這個副宰相呢?

唐介回答說王安石雖然好學但思想頑固,根據他在朝堂上的論斷,一旦他主政,一定會把政策搞得個天翻地覆,對國家沒好處。

神宗一聽要改政策正合心意,非常高興,這就是他要的效果,反而更加堅定了任用王安石的決心。

唐介接著再說王安石什麼不好神宗已經聽不進去了,唐介見勸不動神宗只好作罷。

王安石進入中書後,提出先改革中書行政制度。當時朝廷下詔如果是皇帝的主意,一般是翰林學士擬定詔書,經過中書討論會審簽發再經皇帝簽署下詔。如果是宰相們的主意,中書會審簽發後也要給到皇帝簽署下詔。

總而言之,無論是皇帝的主意還是宰相的主意,朝廷政令的出口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本人。

剛擔任參知政事沒多久,王安石就在朝會上提出改一改,朝廷這麼多大小事宜事無鉅細的全部由神宗親自批閱審定根本沒必要,提議部分小事交由中書直接下文決定。

提議是好的,畢竟檔案太多皇帝也是走馬觀花大部分不怎麼看直接同意中書意見就簽發了,還不如把這部分權力讓渡給宰相們。可這隨之也帶來一個問題,權力讓渡出去了,宰相會不會專權?

相權與君權相伴相生,歷朝歷代君王對宰相都是一邊倚重一邊猜疑,從來都只聽說皇帝授權給宰相,宰相直接問皇帝要權的,這還是第一次。

聽到王安石的提議,神宗有些意外,一時之間不知道授權給中書合不合適。神宗還沒反應過來,唐介已經不滿了,直接反駁王安石,太宗朝時寇準擅自以中書名義下詔報復馮拯的事兒忘了?太宗皇帝還專門再三要求無論中書有什麼意見一定要經過彙報之後,以聖旨名義下詔,祖宗之法怎麼能說改就改呢?

專權的帽子有點兒大,王安石沒有繼續堅持,神宗也沒有再提起這個話題,但唐介給自己使絆子的事兒王安石記住了,君子報仇睚眥必報,唐介你給我等著。

於是在接下來的朝會上,王安石與唐介展開了若干次對噴,由於王安石實在是學問高口才又好,唐宰相每次辯論沒贏過,老人家六十多一把年紀了,氣又氣不過,一次對噴期間實在氣不過了就重提舊事,說當年所有人都認為阿雲該殺,就你王安石偏袒阿雲判她活命,到底是何居心。

王安石也不跟唐介囉嗦,只是冷冷的答道,這件事經過聖裁已有論斷,只要有再說阿雲該死的官員全都是朋黨。

神宗一聽到朋黨馬上格外敏感,唐介原本只想說王安石專權,沒想到反被對方扣了一頂朋黨的帽子,氣的說不出話來。

鬱悶的唐介退了朝回到家中越想越生氣,沒過多久背上生了個大瘡一病不起,再沒治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