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勾心鬥角,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北的軍事鬥爭雖然停了,北宋朝廷上的政治鬥爭可一刻都沒停過,甚至變得越來越激烈。首相章惇漸漸發現,除了曾布隔三差五跟他作對之外,親信蔡卞也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蔡卞是時任翰林學士蔡京的弟弟,與哥哥同在熙寧三年考中進士,但與蔡京相比,蔡卞的仕途之路進步的要快得多,元豐年間就進入館閣,接著任中書舍人兼諫官。
僅僅四五年就進入館閣接著擔任中書舍人兼任諫官,年輕的蔡卞升遷速度簡直像坐上了火箭一樣,只要是因為除了進士出身、支援新法外,他還是王安石的女婿。
政治就是賭博,只有押中的人才能有機會步步高昇。在王安石的提攜下,蔡卞官場的前幾步路又穩又準,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步就該升任翰林學士了。元豐年間雖然王安石已罷相,但朝中依然是新法的天下,神宗更是最堅定的新黨,王安石力推的人,神宗同樣青睞。
哲宗即位後,諫官蔡卞按照慣例出使遼國,諫官出使遼國回來後正常情況下都會受到嘉獎和提拔,而蔡卞回來後發現舊黨已全面復辟,朝廷在高後的掌握下根本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與新黨其他官員一樣,蔡卞也被貶官外放離開了開封,享受了高階政治鬥爭待遇-一貶再貶,連續被貶多個地方。
時移世易,高後病逝後哲宗即位,新黨全面迴歸,章惇、曾布先後回到朝廷,蔡卞也回朝官復原職。在哲宗重用新黨的背景下蔡卞提拔很快,短短四年間先後任翰林學士和尚書左丞,進入宰執班子。
雖然大家都是新黨,但蔡卞的新法執政思想卻跟別人都不一樣,主張一切以王安石為綱,簡單來說蔡卞就是對王安石搞個人崇拜,學術上深挖王安石《三經新義》等理論著述,透過講學籠絡門生;政治上堅持王安石當年法度,講究所有時政方針以全盤恢復元豐舊制。
為了最大程度上的黨同伐異,蔡卞上疏提議毀掉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種說法一出,連章惇都看不下去了,多次告誡蔡卞不要太過分,即使元佑年間舊黨的政策也並非要全部推翻,為了國家要相容幷包。
章惇打擊政敵雖然狠,但總歸心裡還有國家還顧全大局,蔡卞就不一樣了,章惇不聽自己的,那就踢開他我們自己搞。
沉迷於王安石崇拜的蔡卞糾結了一批黨羽在太學搞講學,主題就是王安石經義理論的先進性,元佑年間司馬光、文彥博等人學術的落後性。為了突出王安石,連神宗皇帝都要靠邊站,學堂上有一處重要理論就是神宗皇帝對王安石的不理解辜負了王安石的一片苦心。
紹聖三年六月的一天,哲宗突然把章惇叫到宮裡一頓臭罵,章惇滿頭霧水不知所云,直到哲宗扔給他一篇《常秩行狀》。
這篇《常秩行狀》是新黨官員常立寫的他父親常秩生平事蹟,常秩是熙寧變法時王安石大加讚賞的一名改革標兵,常秩去世後,其子常立入朝為官,被蔡卞重點栽培,常立自然而然就成為了蔡卞親信,日常政治思想也與蔡卞高度一致,對王安石大搞個人崇拜。
常立將對王安石的個人崇拜代入了父親的生平事蹟,在這份行狀中,對王安石、常秩大力讚揚,而對神宗在變法過程中的動搖有所批評。
要知道,哲宗之所以推崇新法,那是因為這是父親神宗堅持的政策。換句話說,哲宗是因為推崇神宗才推崇新法,離開父親神宗,無論新黨官員還是新法本身,統統一文不值。
目無神宗、沽名釣譽,就這種人還能在朝中任職,章惇你這首相是怎麼當的?
可以想象章惇是有多想掐死常立這個蠢貨,馬上安排貶謫制書,把常立貶出京城。
常立是蔡卞親信,但譏諷先帝證據確鑿,沒給他再來個烏臺詩案就不錯了。在貶謫常立的過程中蔡卞沒敢阻止,但不代表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