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慶元黨禁,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罪名之外,他又提了一堆道聽途說的次要罪名,其中最出名的也是後世被用來抹黑朱熹的有兩個,一個是引誘尼姑為妾,一個是與兒媳通姦。

先說引誘尼姑為妾,此事發生在朱熹任漳州知州期間,當時他曾勒令不少尼姑還俗。乍看之下似乎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其實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儒家和佛家有著很深的矛盾,朱熹的理學是儒家學派,所尊崇的“天理”包含了孝敬父母、忠君愛民等傳統思想,但佛家宣揚遁入空門,啥也不管。

不是說啥也不管就有錯,而是在封建社會里,人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源,要知道出家之人都是免賦稅的,你人人都去當和尚當尼姑去了,誰來生產?誰來交稅?

所以朱熹對佛家一直沒什麼好感,當時在漳州有不少女人只要生活不如意就跑去當尼姑,自己是清淨了,可屁股後面留下一堆爛事兒沒人處理,怎麼著還等著官府來給你善後?

要懲治社會亂象就必須硬起手腕,於是朱熹下令讓這些尼姑還俗,甭想躲進寺廟裡逃避責任。

當然了,對佛家弟子開刀也引起了不少爭議,當時不少人對此議論紛紛,有的嘴碎的就瞎扯說朱熹夫人去世後一個人獨居多年,是想引誘尼姑為妾。

如果說尼姑的黑料還能追根溯源找到謠言的來源,那兒媳的黑料就純粹是沈繼祖自己瞎編了。據朱熹家譜考證,朱熹兒媳潘氏自從丈夫朱塾去世後,一直在婺源撫養兒子也就是朱熹的孫子朱鑑,壓根兒就沒跟公公在同一處居住過,最多就是通通書信,通姦那絕對是胡扯。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朱熹已經離開朝廷了,而沈繼祖這封奏疏在當時就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朱熹是儒家學說主流學派的精神領袖,教書育人說文解字幾十年地位何其崇高,當年的老百姓跟現在的老百姓其實也一樣,認為朱熹這樣一個頂流公眾人物就應該有自證清白的義務,對朱熹指指點點,批評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

宋朝沒有微信沒有微博,也沒有抖音,明明是一出天大的汙衊,朱熹卻打不贏這場不對稱戰爭,隨著輿論的不斷髮酵,朝廷詔書下達,剝奪朱熹一切官職待遇,查禁武夷山,遣散所有門下弟子。朱熹大弟子蔡元定更是遭流放道州(今湖南道縣),從武夷山到道州路途上千裡,道州地處十萬大山之中多瘴氣,蔡元定到了道州之後沒過多久便病逝於當地。

蔡元定死後,老師朱熹也沒能挺幾年,慶元六年三月,身邊弟子散盡的朱熹終於在武夷山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由於本文篇幅所限和作者我學識所限,對於朱熹這樣一位大學問家的學術理論未能做深入細緻的闡述,本文所介紹的部分在朱熹一生浩瀚如大海一般的學術成果中僅僅只是滄海一粟,然而就是這滄海一粟也足以讓人肅然起敬,一個治學一生的聖賢為後世留下了多少文化遺產,讓我們直到今天都受益無窮。

時代侷限的原因,聖賢朱熹也有一些陳腐的主張,比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這無法抹殺他對中國文化的傑出貢獻,後世不少人攻擊“去人慾存天理”的理念,須知朱熹這個提議要去的是奢侈、貪婪等負面人慾,而正常的吃飯睡覺結婚生子等人之常情本就是“天理”的內容,是完全不需要去的。

更何況,朱熹對於“去人慾存天理”要求最高的是寧宗,是皇帝,不是普通人,也正是因為對寧宗幾乎苛刻的要求,才造成了當了不到兩個月帝師就黯然下課的結局。

古往今來,人性其實一直都沒變過,事實不出門謠言傳千里,人們總是樂於去相信那些荒誕離奇的故事,尤其是當故事真真假假參合在一起難以分辨時,更對大眾的胃口。不管是宋代的沈繼祖,還是我們現代社會的微博小作文、Uc震驚部,這樣的鬧劇傳播造成的傷害從未停過。

穿過迷霧擦掉髒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