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慶元黨禁,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朝文武噤若寒蟬,可朝中沒人反對不代表其他地方沒人反對,宋朝歷來熱血青年聚集地太學在得知趙汝愚被罷相之後群情激奮,在太學生楊宏中等六人帶領下伏闕上書,要求把趙汝愚召回來。
慶元元年不是靖康元年,朝廷高層哪怕打破頭,民間還是和平穩定,太學生們根本形不成輿論攻勢,也撼動不了朝廷。很快,在韓侂冑的授意下,六名上書的太學生被流放五百里外編管。
區區太學生對韓侂冑根本造不成威脅,但前首相趙汝愚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為了徹底鬥倒趙汝愚,韓侂冑玩兒起了北宋時候貶官的老把戲-一貶再貶。先把趙汝愚從福州又貶到永州、接著又貶到惠州,又給趙汝愚繼續羅織罪名,說趙汝愚跟唐朝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一樣,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眼看著趙汝愚就要枉死,寧宗終於說話了,叫停了賜死趙汝愚的提議,只准貶官,不準害其性命。
你說寧宗是昏君吧,也不能完全算昏君,我相信寧宗是真的智商不過線,只能分清楚最基本的好壞對錯,稍微複雜一點兒的他處理不了。就像對待趙汝愚一樣,他知道趙汝愚可能有些地方不合制度,罷相貶謫都按韓侂冑的意見來辦,可真要殺趙汝愚不行,這人對自己有恩,殺不得。
畢竟就連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都知道要保護忠臣嵇紹,寧宗再蠢也不可能連晉惠帝都不如吧。
只可惜寧宗雖然不準賜死趙汝愚,趙汝愚卻沒能堅持走完貶謫的路,慶元二年正月,趙汝愚途經衡州,時任衡州知州的錢鍪對其百般嘲諷羞辱,年邁的趙汝愚憂憤成疾,暴病而亡,時年五十七歲。
趙汝愚的威脅消失了,還有個朱熹依然活躍。當時朝中官員大多崇尚道學,對朱熹推崇備至,為了對反對派除惡務盡,韓侂冑決定以朱熹為中心,徹底打掉這夥道學分子。
韓侂冑要打擊道學,可道學的理論宗旨一向是修身治國平天下,以造福天下蒼生為己任,找不到什麼黑點。當時在趙汝愚剛被貶離朝之後,京鏜就升任了樞相,韓侂冑的黨羽謝深甫也升任副樞相,當年依附留正彈劾周必大的諫官何澹此時也因為投靠了韓侂冑升任御史中丞。為了給道學官員羅織罪名,新任御史中丞何澹給韓侂冑出了個主意:這幫書呆子天天寫文章高深晦澀,無非就是沽名釣譽罷了,名為道學實為偽學,就把他們統統定為偽學,嚴加罷黜。
還是讀書人最懂讀書人,在韓侂冑的授意和何澹的安排下,諫官們開始彈劾道學官員蠱惑天下、竊取權柄、圖謀不軌、動搖上皇等等一連串罪名。反正朝政都被韓侂冑把持,自然是想怎麼潑髒水就怎麼潑髒水。為了進一步打擊道學,慶元二年的科舉考試中,禮部將《大學》、《中庸》、《孟子》等儒家經典列為禁書,但凡認同理學思想的全部列為偽學黨人,科舉考試只要出現理學學術觀點的一律直接落榜。
在經過接近一年的外圍造勢和輿論引導之後,慶元二年十二月,監察御史沈繼祖上疏彈劾朱熹不忠不孝不敬皇帝等六大罪名,發起了對道學派的最後一戰。
關於沈繼祖彈劾的六大罪名,基本上都是風聞得來,沒一個能站得住腳的,比如說朱熹不忠是因為孝宗陵墓選址時有不同意見,可問題是當時選址時原本很多官員都有不同意見,朝廷本來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難道有不同意見的官員都是奸臣?。
再比如說朱熹不孝是因為給自己母親吃了陳糧,要知道朱熹在多地做過地方官,好幾段任職經歷都是在救災,地方上有常平倉用來儲糧,官府收上來的糧食從來都是新糧先入倉,將舊糧用作青苗貸或者賑濟糧發出去,朱熹作為地方長官與民同苦全家吃的都是陳糧,有這樣心繫百姓的官員兒子,人家當媽的自豪還來不及,哪兒來的不孝順。
也許是沈繼祖自己也知道這六大罪名比較扯,在這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