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端平入洛,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不出兵就是畏敵怯戰,之前自己沒到也就算了,現在自己的淮東軍也來了,必須立即馬上出兵洛陽。
全子才是淮西制置使,趙葵是淮東制置使,按說兩人官銜一樣輪不到趙葵對全子才指手畫腳。但趙葵兄長趙範是兩淮制置使,朝中首相鄭清之又是趙家兄弟恩師,趙葵在朝廷的地位是全子才根本比不了的,於是被趙葵一頓怒斥之下全子才只好言聽計從,你趙葵厲害是吧,我不管了,啥都聽你的。
趙葵雖然兵力多,但攜帶的軍糧依然是不怎麼夠用,為了儘量減少軍糧消耗,趙葵派部將徐敏子率軍一萬三、楊誼率軍一萬五各攜帶五日軍糧,先後前往洛陽。
後勤不僅能決定一場戰爭的結局,還往往能夠直接成為軍隊最大的敵人。趙葵之所以給兩支偏師都僅配了五日軍糧,就是希望兩軍能夠迅速進入洛陽,到洛陽就地取食,給此次北伐大軍減少些負擔。
洛陽與河南其他州縣一樣,飽經戰火殘破不堪,徐敏子不負眾望不到五日便進入洛陽城,但眼前的洛陽城讓人心生寒意:偌大的洛陽城悄無聲息如同鬼城,徐敏子搜遍全城僅僅只有三百餘名百姓。
沒有人,也就意味著沒有糧食。開封雖然一樣殘破,但好歹還有一些蒙軍給金國降臣留下來的餘糧,可洛陽城裡是結結實實的連一粒米都沒了,宋軍進城當天軍糧就已經耗盡,萬般無奈之下徐敏子諮詢了城中百姓,按照百姓的辦法派兵出城採摘蔞蒿,帶回來摻著最後的一點兒面做成餅子吃。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好吃,但河南不產河豚,河南只有像野草一樣的蔞蒿,蔞蒿雖然難吃但畢竟能吃,而且有一定的飽腹感,反正軍隊已經掙扎在斷糧的邊緣了,能撐一天是一天。
前軍徐敏子在洛陽城裡苦苦掙扎,後軍楊誼在城外慘遭厄運。蒙軍主帥塔察兒早就掌握了宋軍的一舉一動,派部將劉亨安率兵來到洛陽附近,趁著徐敏子部在城中自顧不暇期間在洛陽城外設下埋伏,楊誼率軍來到洛陽城外的龍門鎮,當時正值中午時分,全軍暫停行軍就地吃飯,蒙軍突然殺出,從草叢山間衝了出來,宋軍一時間陣腳大亂。
遭突襲之後,楊誼並未束手就擒,而是就地組織反擊,宋軍雖然陣型亂了,但蒙軍在亂軍中也沒個陣型,反正都是近戰那就是以命相搏,在楊誼的奮力指揮下,宋軍逐漸挽回了局勢頂住了蒙軍第一輪突襲。
宋軍被打了一記悶棍卻還能緩過神來抵抗,蒙軍收攏全軍重新集結,開始了騎兵衝擊。
伏兵、偷襲宋軍都不怕,本來就是步兵專門跟你玩兒命的,可蒙古人回到馬背上之後就不一樣了,騎兵打步兵那就是碾壓,幾輪衝擊下宋軍再也無法抵擋,全軍崩潰,被蒙軍射死的、踩死的、掉進洛河淹死的比比皆是,宋軍幾乎全軍覆沒,楊誼率殘部逃進洛陽城。
友軍團滅,自己也幾乎斷糧,徐敏子意識到此戰已無獲勝可能,與其被蒙軍圍死在洛陽,不如先出城佔據主動,隨時向南方撤退。
端平元年八月,徐敏子率軍從洛陽撤出,向南渡過洛河,正要繼續向南撤軍途中劉亨安率蒙軍再次率軍追了上來,見此情況,徐敏子知道大戰不可避免,於是下令全軍背靠洛河列陣,準備與蒙古人決一死戰。
徐敏子聰明得很,知道蒙古騎兵雖然強,可畢竟戰馬不是駱駝也不是沙灘車,無法在宋軍列陣的河灘上奔跑,專門利用地形限制你蒙古騎兵的發揮。劉亨安見騎兵無法作戰便下令全軍下馬,與宋軍步兵對步兵硬剛。
蒙軍雖然打仗厲害,但優勢在於騎射,一下馬便漏了餡兒,第一天的戰鬥中劉亨安指揮全軍多次衝擊宋軍大陣愣是衝不動,兩軍鬥了個旗鼓相當。
不信邪的劉亨安第二天又換了一套打法,蒙軍常年騎射身上不披鎧甲,與宋軍步兵肉搏很吃虧,於是全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