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宋提刑官,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理宗結束之後原本該接著講接下來度宗朝的南宋故事,但突然想起來幾年前我在文章一開頭提到過宋慈,宋慈的故事就發生在理宗朝時期,既然開篇時曾經埋了這個坑,到了理宗朝最後,就把這個坑給填上吧。
宋慈,字惠父,福建建陽人,是唐朝大宰相宋璟的後人,父親宋鞏曾任廣州推官。兩宋官員待遇普遍都好,家境優越的宋慈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隨著學識見長,老家建陽已經沒有更好的老師可以求學了,開禧元年,十九歲的宋慈經過介紹,來到臨安進入太學繼續求學。
在太學求學十幾年中,宋慈不僅學問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高,還結識了人生中的貴人-拜時任太學正的真德秀為師。
嘉定十年,三十一歲的宋慈進士及第,卻因父喪回家守孝,一直到理宗即位後的寶慶二年方才出任江西信豐縣主簿。
主簿是個文官,但當時的江西安撫使鄭性之對宋慈非常器重,經常抽調宋慈到安撫司參與軍事。南宋時期江西一帶叛亂頻發,南安軍(今江西大餘縣)有一夥賊人長期盤踞,佔山為王打家劫舍,被當地官府成為“三峒賊”。鄭性之曾派部將陳世雄前去平叛,但陳世雄走到半路畏敵怯戰不敢進軍,宋慈向鄭性之獻計,說經過他詳細調查,發現南安軍的叛軍並非全都是有意謀反,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吃不上飯被迫落草為寇,只要安撫好饑民,叛軍勢力就要削弱一大半。
既然宋慈有辦法,那就讓他發揮發揮,在鄭性之的支援下,宋慈率三百名士兵帶著一批糧食前往南安軍,在當地賑濟饑民,等饑民賑濟的差不多了,就率領這三百士兵直驅一股叛軍的大本營-石門寨,將其一舉攻破,擒獲賊首而歸。
一介文官都能帶兵平叛,看來這三峒賊不足為懼,宋慈攻破一路叛軍後,原本畏敵的陳世雄似乎恍然大悟,為了不讓宋慈搶了自己的功勞,急忙發兵進攻另一路叛軍,沒想到苦戰之下居然大敗而歸,讓原本向好的平叛形勢再度惡化。
陳世雄打了敗仗,鄭性之只好再度派宋慈前去平叛。之前能打贏,是因為賑濟饑民得了人心,但宋慈從安撫司遠道而來攜帶糧食畢竟有限,想要再打勝仗就得再給更多的饑民開倉放糧。宋慈找到了時任提舉常平司的魏大有,希望可以開倉放糧,但被魏大有嚴詞拒絕,無奈之下宋慈只好重新聚集起部下,誓師之後率軍強攻剛剛大敗陳世雄的高平寨叛軍,宋慈雖然只有三百兵力但之前打了勝仗士氣很旺,高平寨叛軍此前雖然打了勝仗但自身損失也很大,在宋慈拼死作戰下居然敗下陣來,賊首謝寶崇被生擒。
宋慈在江西連打勝仗,最高興的莫過於恩師真德秀,紹定三年福建閩東地區出現盜賊,真德秀推薦宋慈作為部將跟隨招捕使陳韡一同前去平叛。
當時宋軍兵分兩路,宋慈率其中一路先攻破盜賊外圍據點,然後與另一路會師於盜賊大本營長汀縣,宋慈在城外假意招撫,騙賊首出城,賊首為防有詐率親兵出城,到了城外宋軍大帳後賊首入賬,親兵嚴陣以待在帳外等候,宋慈根本沒把帳外的威脅放在眼裡,就在大帳之內命刀斧手將賊首拿住處死,接著將其頭顱帶至帳外,叛軍見首領已死也無心反抗,紛紛投降。
雖說次次都是打的勝仗,但宋慈作戰幾乎都是在刀口上舔血,很多時候生死就在一瞬間,也不知道該說他是勇敢還是魯莽,亦或許對於宋慈這種牛人來說,勇敢、魯莽都不足以形容他,藝高人膽大人家就是把事情辦成了,不服不行。
平定完長汀叛亂後,宋慈就地轉任長汀知縣。當了父母官之後發現長汀地區酷吏橫行,對百姓各種盤剝,怪不得會發生叛亂,就當時長汀的治理水平,就算宋慈平定了一次叛亂遲早還會有下一次叛亂,要革除當地弊病,就要從禍根抓起。
福建多山,長汀也不例外,當地農民長期居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