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臨安危局,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路由阿術率軍攻打江北揚州的淮東宋軍,另一路由伯顏親率南下攻打臨安。
伯顏大軍南下,臨安危在旦夕,慌亂之下南宋朝廷只得派出手上有些兵力的文天祥率軍抵抗。德佑元年十一月,文天祥奉命來到平江府(今江蘇張家港市),此時元軍已經接近常州,文天祥派部將朱華、尹玉率軍三千前往常州救援,恰逢朝廷也派了將領張全率軍兩千前往救援。元軍進攻常州期間朱華尹玉奮勇抵抗,張全畏敵潛逃,造成宋軍大敗,尹玉戰死,朱華率殘兵撤退,常州很快淪陷。眼看著元軍馬上要兵臨平江府,此時臨安再次急調文天祥回援,因為另一支元軍經太湖南岸湖州等地已經接近臨安城了。
平江要收守,臨安也要守,反覆權衡之後,文天祥將近五萬大軍一分為二,一半兵力仍然留在平江,由部將王舉之率領防守,另一半由自己親率,急赴臨安城西的獨松關防守。
十一月十八日文天祥率軍趕赴獨松關,文天祥所部宋軍多為步兵,行軍較慢,還沒等進入獨松關,二十一日便傳來了獨松關失陷的訊息。接著二十四日又傳來了部將王舉之在平江獻城投降的訊息。外出抵抗元軍一戰未勝反而損兵折將,可此時不是怨天尤人的時候,外圍城市和據點幾乎全部失陷,無奈之下文天祥只好率部回到臨安城中。
回到臨安原本想在朝廷的統一指揮下繼續抵抗元軍,可文天祥卻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城中人心惶惶,軍民毫無抵抗之意,首相留夢炎逃跑,次相陳宜中主張投降,就連謝太皇太后都告訴文天祥,大宋官家準備投降了。
國家危難正是用人之際,文天祥帶回來的軍隊幫助朝廷穩住了臨安城的局勢,德佑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文天祥為臨安知府。臨安知府屬於朝廷高階官員,已經有了參與軍國大事的資格,文天祥堅決反對謝太皇太后和陳宜中的投降戰略,多次提出將太皇太后、太后和恭帝三人遷到南方,自己留下來與元軍決一死戰拖住敵人。
客觀地講,文天祥的戰略是有一定成功的機率的,江南水網密佈,就算元軍過了長江依然還有無數江河所阻擋,南宋依然有轉移的餘地,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們都已經不願再冒險了,陳宜中更是多次拒絕文天祥的提議,一心只想跟元朝趕緊談定投降條件。
太皇太后和宰相一心要投降,文天祥也無法阻止,正月十八日,伯顏率軍進駐臨安城外的皋亭山,朝廷派出使者獻上傳國玉璽和降表,提出恭帝趙顯去帝號、僅稱“國主”,以南宋現有全部州縣悉數奉上,希望元朝能接受自己的投降。
收下了玉璽和降表,伯顏表示原則上同意南宋投降,但需要南宋派人來營中商討投降的具體事宜。
投降的具體事宜?這裡面的講究可大了,同樣是稱臣去帝號奉上所屬州縣,西夏投降北宋那種是投降,吳越國投降趙光義那種也是投降,前者保留國祚李家依然掌管西夏百年,後者國家直接滅亡了。南宋想要的肯定是西夏那種投降,但伯顏肯定不會給南宋如此優厚的條件,派人來商討具體事宜跟吃鴻門宴也差不多了。
如此嚴肅莊重的場合,肯定是宰相去最合適,可投降宰相陳宜中聽說伯顏提出的要求後當晚就跑了,消失的無影無蹤,無奈之下,謝太皇太后只好下詔任命回到臨安不久的文天祥擔任次相兼樞相,全權負責與伯顏商討投降事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