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襄樊陷落,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朝要滅南宋就必須拿下襄陽,南宋想保住江山就必須擊退元軍。南宋鹹淳八年、元朝至元九年五月,京湖制置使李庭芝在范文虎損兵折將敗退回來後收拾殘兵,親自掛帥率軍前去救援襄陽。
帶上鄂州全部兵力出征,此次李庭芝可謂孤注一擲要救襄陽,然而現實很殘酷,隨著襄陽包圍圈越扎越緊,元朝的名將基本已經集齊在襄陽城下,劉整、史天澤、張弘範、汪良臣全來了,汪良臣更是從重慶帶來一支水師與劉整會師,元軍水師達到將近十萬兵力。
李庭芝手上的殘兵僅數萬,元軍水陸大軍合計近二十萬。兩相對比宋軍幾無勝算,但李庭芝帶兵多年聰明得很,戰略上襄陽一定要救,但戰術上可以靈活跟蒙古人周旋,他率軍北上走到離像樣不遠處的郢州(今湖北鍾祥縣),不走了。
郢州這個地方地方不大,城池也不堅固,離襄陽大概一百多公里,順著漢水坐船北上大概也就一天時間就能到。
玄機就藏在這一百多公里的水路里。
宋軍先前援軍接二連三被擊敗後,襄陽城裡補給斷絕,想要保住襄陽就得先給城裡送去補給,而從郢州到襄陽的這一百多公里的水路上,長滿了水草。
長滿了水草就意味著可以暗中行動,實際上在此之前郢州宋軍一直都在向襄陽派出小股部隊藏在水草裡暗中輸送補給,可後來被蒙古人發現後對此段水面加強了戒備,運糧船幾次被元軍截獲之後便不再輸送。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蒙古人以為宋軍不會再藏在水草裡運糧了,但李庭芝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到了郢州之後招募當地死士組成敢死隊,很快便組織起一支三千人的運糧敢死隊。
三千當地死士,領頭的有兩個人,一個叫張順一個叫張貴,趁夜裡率軍駕輕舟出發。宋軍長期不走水草,元軍果然沒什麼防備,敢死隊很快開赴襄陽城東,可到了城東的漢水水面上才發現元軍雞賊的很,宋軍之前三番五次趁著水面上漲跑來打水仗,撒星樁根本擋不住宋軍戰船,於是便在水面上停滿戰船,戰船之間用鐵索相連,水面漲到哪兒就把戰船開到哪兒,鐵索也拉到那兒,堅決不放過任何一艘宋軍戰船。
鐵鎖戰船隻能擋得住無名之輩,三千死士在張順張貴的帶領下奮勇殺了過去,張貴一馬當先,手持巨斧砍開鐵索,率宋軍水師衝破元軍封鎖,接著張順殿後,待大部隊穿過之後率後隊向元軍發射火箭、巨弩,成功將追擊的元軍拖住。
一夜過後,張貴順利帶領敢死隊主力進入襄陽,帶來了城中緊缺已久的糧食、食鹽、木炭、兵甲等物資,可大家左等右等始終等不來殿後的張順,直到數日之後水面上漂來浮屍,屍體穿著甲冑手持弓弩,宋軍打撈上來一看正是張順,身中四槍六箭,怒目圓睜,彷彿還在與敵人血戰。
張順犧牲之後,張貴化悲痛為力量,在襄陽城中稍事休整後便按照原先約定出城接應郢州方面派來救援的宋軍。然而敢死隊剛一出城便出現叛徒,洩露了張貴的行蹤,無奈之下張貴只好率眾急行軍,先是在襄陽城北的小新河遭到劉整和阿術分別率元軍水師伏擊,到了襄陽城東南的龍尾洲之後又中了元軍的疑兵之計陷入重重包圍。
退無可退,但張貴沒有輕易投降,率軍與元軍拼死肉搏,身中數十創後終於力竭被擒,元軍把張貴押回到阿術大營,阿術親自勸降,希望他棄宋投元,幾番勸降無果只好下令處死了張貴。
張貴死了,但阿術還要利用張貴的死來打擊襄陽城計程車氣,於是便找來了四名宋軍降卒抬著張貴的屍體來到襄陽城下,通報張都統已經陣亡,督促呂文煥趕緊投降。
張貴張順兩人可謂襄陽城的恩人,張順此前已經戰死,城牆上的宋軍看到張貴也被元軍殺害不禁悲痛哭泣,呂文煥看到張貴屍體也是悲憤交加,派兵出城搶回張貴屍體安葬在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