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崖山海戰,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崖山位於今天的廣東江門新會區銀洲湖東岸,南側不遠處就是崖門出海口,小朝廷在崖山落腳後,四方勤王之師不斷前來,到了崖山海戰前夕,聚集兵力已經超過十萬,連同隨軍民夫合計近二十萬,如果指揮得當,仍具有相當強的戰鬥力。
相比之下,張弘範的兵力並不佔優,從揚州南下時元軍僅兩萬兵力,雖然一路上收編了不少偽軍,但能打的也就這兩萬核心,就算加上偽軍也不過數萬而已,與南宋十幾萬大軍相比懸殊很大。
然而戰爭的勝負從來都不是僅僅靠兵力多少來決定的,元軍南下以來連戰連捷,眼看著就要統一天下,而彙集到小朝廷的各方勢力多為當地無法堅持,希望投靠小朝廷抱團取暖,並沒有與敵死戰恢復國土的決心。兩相對比之下,元軍佔據天時、人和,宋軍如果想打贏,就必須充分發揮地利。
水戰是宋軍的強項,南宋小朝廷即使到了崖山的最後時刻,依然有戰船一千餘艘,還多為大船,而元軍這邊戰船僅僅幾百艘,還多為小船,宋軍依靠戰船優勢血虐蒙元不是一回兩回了,只要指揮得當,此戰宋軍依然有很大勝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張弘範顯然是瞭解自己軍隊弱點的,到了崖山海域之後沒有第一時間發動進攻,而是找來軍中一名韓姓軍官,讓他作為使者前往崖山勸降。韓某原本是南宋官員,也是張世傑的外甥,元軍南下之後投降。張弘範希望藉著親情說服張世傑投降,畢竟崖山的宋軍掌握在張世傑手裡,只要他肯投降,小朝廷也就只剩下全體投降被俘這一條路了。
張弘範想得很美,張世傑卻不吃這一套,連續三次拒絕了外甥的勸降,要戰就戰,無需多言。
表面上堅決抵抗,但實際上張世傑也知道,手下軍心渙散,真打起來很難打得過對面士氣高昂的元軍。當時元軍從東北海面進入崖山海域,部將就向張世傑提議分兵一部分把守崖山西側海面,萬一與元軍決戰失敗了也好護送楊太妃和末帝沿西側逃走。
宋軍兵多但士氣低落,元軍兵少但士氣高昂,此戰雙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做足充分打算並無不妥。但張世傑擔心士兵因此偷偷提前逃走,拒絕了部將的建議,下令燒掉崖山行宮外所有集市、草屋,號令全軍與敵人決一死戰。
斷掉自己的後路用以提振士氣戰勝敵人,這在中國歷史上不是沒發生過,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可問題是人家都是超級名將,帶兵打仗水平冠絕當時,你張世傑什麼水平?也玩兒這麼一出自斷後路,你能力能行嗎?
也許張世傑自己也知道能力不行,為了守住最後的海上陣地,他下令把一千多艘戰船用鐵索相連栓在海灣裡,末帝的龍舟居於戰船後方,除非前方戰船打光,否則任何人也別想傷害末帝。
張世傑這一頓操作猛如虎屬實把張弘範給看愣了,《三國演義》雖然是後來明朝才出的書,但曹操在赤壁被孫劉兩家火燒赤壁的故事可是讀書人都知道,曹操為什麼戰船全被燒了,不就是因為戰船全部被鐵索相連分不開嗎?黃蓋的火船一懟上來趁著東風一把火全燒光,一艘都不給曹丞相留。
現成的靶子擺在眼前,張弘範沒有猶豫,先是派騎兵繞行崖山北側,截斷宋軍北逃道路,接著祥興二年二月初六,張弘範下令派出數百艘裝滿茅草油脂的戰船衝向宋軍,中途射火箭點燃船隻,乘風縱火試圖燒掉宋軍戰船。
張弘範讀過火燒赤壁,張世傑顯然也讀過火燒赤壁,面對著疾馳而來的火船毫不慌張,指揮船員將船頭巨木伸出。原來宋軍早料到元軍會發動火攻,不僅在船身塗滿了泥巴,還在每艘船上都準備了巨木,只要元軍的火船敢來,就伸出巨木把火船攔在幾米之外,再加上宋軍戰船已塗滿泥巴,最多就是船頭升溫幾度而已,造不成什麼損失。
一計不成,張弘範沒什麼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