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宋末二王,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庭芝在揚州的拼死抵抗為當初逃出臨安的兩位皇子爭取了機會,伯顏發現二人出逃之後僅安排范文虎追擊,並未把阿術的主力調過來一同搜剿。

兩位皇子益王和廣王在隨駕大臣護送下,先到了婺州又輾轉來到溫州,在這裡得到了兩個人前來投奔,一個是張世傑,另一個是陸秀夫。

張世傑當年屢救襄陽失敗後奉命駐守郢州,元軍繞行之後設巧計拿下鄂州,使得張世傑的郢州防線失去作用,只好火速率兵南下勤王。雖然張世傑救國心切,但元軍早有準備,伯顏當時已率軍登陸逼近臨安,阿術和博羅歡在長江下游江面上層層設防,張世傑的水師在鎮江東北江面上的焦山附近被元軍擊敗,率殘兵回到臨安。

臨安投降後,張世傑趁亂率部逃出城,多方打聽得知益王廣王二王已經轉移到了溫州,溫州城小不利於號令勤王之師,在隨駕眾人商議之下,張世傑又隨二王又轉移到了福州。

相比於張世傑多年征戰沙場,陸秀夫也不遑多讓,有著多年的軍中履歷。陸秀夫字君實,跟司馬光一個字,楚州人。自幼聰明好學飽讀詩書,寶佑四年與文天祥同登進士榜,之後在揚州淮東制置使幕府中擔任參議官。

德佑元年元軍逼近臨安大量官員逃跑,朝廷缺員嚴重,李庭芝推薦陸秀夫回朝擔任了禮部侍郎。當時朝廷正在與伯顏商量投降事宜,陸秀夫也參與了文天祥牽頭的議和大使團,然而文天祥的堅持並未換來南宋江山社稷的保全,太后恭帝和宗室成員被元軍押赴北上,陸秀夫趁亂逃了出來,後來輾轉終於在溫州找到了二王,並隨之來到福州。

逐漸的,不少朝中大臣都彙集到了福州,包括曾經臨陣脫逃的首相陳宜中。德佑二年五月,因益王趙昰年長,在眾人擁護下益王登基為帝,改元景炎,是為宋端宗,其母楊太妃臨朝聽政。

端宗即位了,身邊大臣自然各有加封,陳宜中仍官居首相,遙封文天祥依然為次相兼樞相,張世傑和陸秀夫擔任副樞相。

端宗身邊大臣雖然都是南宋朝廷的老面孔,但要論氣人望文天祥可謂一騎絕塵,文天祥從通州下海之後在海上漂流數月曆盡艱險來到永嘉(今浙江永嘉縣),五月底終於來到福州見到端宗,立即上梳請求北上到兩浙開府,聚攏軍隊收復失地。

所謂開府就是指開將軍幕府。文天祥的開府建議並非紙上談兵,在多次率軍與元軍作戰後文天祥可謂身經百戰,指揮軍隊作戰並不外行。然而就是當時這個福州小朝廷內部仍是矛盾重重,首相陳宜中依然主張與元朝議和,副樞相張世傑認為兩浙已經被元軍所佔據,此時北上就是以卵擊石,要開府也應該到更南方的廣州開府,避開元軍兵鋒才能發展壯大。

議和肯定是沒希望了,就在文天祥和張世傑爭議向南還是向北發展之時,景炎元年六月南方傳來訊息,元軍已進駐廣州,廣州投降,接著七月揚州失陷,元軍主力開始沿兩浙路集中南下。這下子兩浙也去不了,廣州也去不成,小朝廷經過反覆爭論,終於同意放文天祥到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開府。

來到南劍州之後,文天祥立即打出抗元旗幟,附近響應者如雲,很多南宋原地方部隊紛紛前來歸附,短短兩個月間聚集了數萬兵力,接連出戰,收復了汀州(今福建長汀縣)、雩都(今江西于都縣)等地。

收復多處失地,文天祥大受鼓舞,把帥府移駐到了汀州,準備繼續深入江西抗元,但此時元軍也已全面南下,景炎元年十一月,元軍董文炳部攻克南劍州,文天祥此時率軍在江西作戰無暇回援,陳宜中和張世傑經過商議,認為福州守軍無力抗衡董文炳所部,便帶著端宗和母親楊太妃、弟弟廣王登舟入海避難。

廣州當時已被元軍佔領,福建大部也已經被佔領,端宗一行人想找個安全的落腳地還真不容易,眾人先是來到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