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葉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六章 對峙四年,砍不平,花山葉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後王跟算命先生進行了深入交談,他對當今天下局勢表達了真知灼見,讓王法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先生真是胸有溝壑,不知先生大名?”王法激動地說道。
“貧道姓吳,名玉孚,閒雲野鶴之人,空有一身抱負,卻沒有遇到明主!”吳玉孚感慨道。
“如若先生不嫌棄,可以屈尊到在下這裡高就做一個師爺。”王法伸出橄欖枝。
“固所願爾,貧道不勝榮幸!”吳玉孚捋一捋鬍鬚答應道。
隨後王法把吳玉孚安排好,提供良好的食宿和豐厚的工資,以禮相待。
縱觀古今,幾乎沒有一個成就大業的人,不攬盡天下賢人為自己所用。對於人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
鬼谷子裡面講,要想計出必勝、謀出必成,就得耳聰目明、集思廣益、廣開言路。作為一個要成大事的領導者,也一定得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容人容事的度量。
隨後王法在吳玉孚的建議下改進了不少東西,受益良多,讓自己不得不感嘆撿到寶了!
至於朝廷和蒼蓮教起義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只有一些小規模的衝突。雙方經過你來我往的交鋒,都沒有討到便宜,各自都在蓄力準備新一輪的戰爭準備。
隨著朝廷提出“隨剿隨撫,但治從逆,不治從教,剿撫並施”的策略,將參與謀反之“亂民”與習教之“教民”區分開來處置,收效甚好。
同時皇帝司馬鬥又拿出一套實事求是的招撫措施,“其綏靖之法有三,或清查叛產,或量給流亡絕產,或於南山老林墾荒”,在墾荒地區,司馬鬥還增設提督、總兵加強軍事統治。
為加快平定蒼蓮教亂的程序,司馬鬥提出“不論教不教,但論匪不匪”的觀點,對蒼蓮教採取“迎截夾擊”的戰略,效果顯著,巴蜀蒼蓮教逐漸陷入困境。
合州知州龔景峰提出的“堅壁清野”與“寨堡團練”之策,已逐漸推廣併發揮作用。透過築寨堡、並村落,令百姓移居其中,將民間糧秣給養充實其內,又訓練丁壯,進行防守,從而切斷了蒼蓮教起義軍同百姓間的聯絡,使之無法得到糧草與兵源的補充,力量日漸枯竭。
更為關鍵的是蒼蓮教內部問題逐漸凸顯出來。
剛開始首領張正莫在朝廷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還有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的精神。但是隨著連續打敗官軍之後張正莫逐漸滋生了驕縱的情緒,開始目空一切,盲目自大,驕奢淫逸,腐化墮落,陷入了歷史的怪圈。
只有聖女唐貝兒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致力於發展民生,恢復商業,安定社會秩序,同時又加強軍隊訓練,時刻為戰爭準備著。
眼看教主張正莫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唐貝兒開始勸諫卻遭到了張正莫的訓斥。再加上其他頭目嫉妒唐貝兒,在一旁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使張正莫非常厭惡唐貝兒,責令她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伸手太長,僭越行事。
唐貝兒見教主張正莫一意孤行,不聽勸告,自己無可奈何,只能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起義軍首領不思進取,導致上行下效,享樂風氣蔓延,軍隊戰鬥力大降,生存空間被官軍一步步壓縮。
就這樣春去秋來,時間過去了四年。
在這四年當中蒼蓮教起義軍的處境每況愈下。教主張正莫越來越剛愎自用,聽不得諫言,底下的頭目阿諛奉承,貪圖享樂,在與官軍的作戰中敗多勝少。
只有聖女唐貝兒一直積極備戰,與兩江行省的官軍打的難分難解,不落下風。
然而巴蜀行省與兩湖行省的起義軍並未真正聯為一體,兩者仍然各自為戰,力量分散,因此蒼蓮教起義軍活動遇到極大困難,他們不得不離開綏寧府的根據地轉戰他處。這樣使得官軍終於奪得了戰爭的主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