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葉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改革內政2,砍不平,花山葉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代皇帝是非常自私自利的,而小時候看影視劇中的所謂的明君愛民如子,虛懷若谷,知人善任。長大以後才發現這都是胡說八道,純屬放狗屁了!
從人性角度來說人都是自私的,所謂大公無私的人基本上都是偽君子,站在道德制高點大談道德,卻不律己。
高高在上的皇帝把百姓當作牛馬一樣的牲口為自己創造財富,供養自己,根本不會保護農民的權益,不管死活,所以才會不斷髮生農民起義,戰亂不止。
想通這些之後王法便明白防止土地兼併的根本方法就是法治,而不是糾結土地應該公有還是私有,重心應該是保護農民的權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杜絕強買強賣!
接下來王法便開始整頓吏治。首先就是實行高薪養廉,官員也要養家餬口,俸祿太低的話只能以權謀私,中飽私囊。
其次就是德行修養,要求官員自身重德,知道禮義廉恥,樹立為民造福的觀念。
最後就是嚴懲機制,對於濫用權力,欺壓百姓的官吏零容忍,嚴懲不貸!
土地方面的問題解決之後就輪到商業了,前世身為現代人王法深知商業的重要性。
商業可以創造財富,增加財政稅收,也可以提供很多的就業崗位,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有利於社會穩定。
然而古代皇帝卻重農抑商,讓小時候的王法百思不得其解!之後隨著閱歷的不斷增長,王法這才明白過來。
首先商人可以自己獨立創造財富,這不符合統治者的天下利出一孔的原則,沒有透過皇權分配就能獲利,容易動搖皇權的根基。
通俗的理解就是商人不靠皇帝的恩賜,不受朝廷控制的利益,會削弱朝廷的控制力!
如果商人的數量多了,控制的經濟力量大了,就會形成獨立的社會階層,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而力量不斷壯大,然後就會產生自己權利和訴求,進而嚴重威脅到皇帝專制統治。
說白了就是人一旦有錢了,就不容易受驅使了。打個比方,你對一個有錢人說給我倒一杯水,自己倒去,誰理你啊!但是你對一個窮人說我這個腳有點臭,你給我洗一下。這個窮人恨不得拿嘴給你舔一遍。只要給窮人三瓜兩棗,讓他幹啥就幹啥!
所以古代皇帝不喜歡有錢人,恨不得全天下人都是窮光蛋,財富都掌握在自己一個人手裡。這樣所有人都會變得很聽話,想讓你幹啥就幹啥。
其次商人容易流動,要經商就得天下各地四處跑,要進貨出貨,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待著。
這人一旦流動就不好管理了,古代又沒有各種各樣的行程碼,管理流動商販是皇帝比較頭疼的問題。
為什麼皇帝害怕流動人口?因為人一流動就容易長見識,見得多了就不容易被忽悠,人心也就會變得複雜了。
所以古代商人社會地位低下,而且沒有產權保護的觀念,皇帝可以任意掠奪商人的財產,強買強賣屢屢發生。一旦發生財政困難的時候皇帝就會下令查抄富商巨賈,公開合法地搶掠,造成貧窮是天下百姓的優良傳統!
明白這些之後王法覺得真是可笑啊!古代的皇帝真是極度自私自利,怪不得每個王朝都逃不了三百年的魔咒。
隨後王法改變了重農抑商的錯誤政策,實行農商皆本的國策,提高商人的地位,同時又開展輿論導向,改變人們對商人的偏見。
並且王法準備約見商人,同他們商議合理的稅收政策,廢除限制商人活動的條條框框,提供一個非常寬鬆的商業環境。
然後王法又針對農業實行一系列有利措施,比如修建水利工程,傳播農業知識,以提高糧食產量。
提到農業就不得不提到戶籍制度,這是皇帝為了限制農民流動的舉措。人口遷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