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斤的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一章 餃子、豹姐與小姑,漢廚,三百斤的廚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餃子,又名‘交子’,後世人牽強附會,認為是歲末冬春之交才能食用的飯食,寓意“更歲交子,團圓福祿、招財進寶、吉祥如意”……

而實際上,這種在漢帝國流傳極廣的美食,最早的時候,卻是一味藥。

相傳,東漢時的醫聖張仲景為了給一些患者治病,將一些牛羊豬肉以及各種菜蔬、藥材、油膏等,按照一定比例搭配,用一張麵皮兒包裹起來燉熟後,給那些體弱虛寒的重症患者食用,頗有奇效,久而久之,此事被傳揚開來,很多廚子和家庭主婦便開始試驗、模仿,最終形成一種流傳極廣的美食:餛飩。

後來,隨著漢帝國吃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皮兒薄餡兒多的‘餃子’漸漸成形,成為比餛飩更受人喜愛的吃食。

這一點,從兩千年的名字演變就能看得出來:餛飩兒,偃月餛飩,角兒,扁食,交子,嬌耳,餃子,等等。

此外,餃子的品類也極豐富,可以說大河上下、長江兩岸、四海之內,只要有漢語的地方,就有餃子。

其中讓楊川品嚐過一次便念念不忘的,就有廣東的澄粉蝦仁餃、西安的酸湯水餃、衡水的豬肉白菜餃、滬上鍋貼煎餃、揚州蟹黃蒸餃、山東高湯小餃、瀋陽老邊餃、川蜀鍾水餃、隴西羊肉餃、隴右酸菜餃等,都是人間極品。

故而,楊川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餃子可以算是最具漢帝國精神氣質的吃食之一:

好吃,內斂,有營養。

此外,作為廚子的楊川認為,張仲景此舉其實還有另外一層隱晦含義,那便是:飢餓,也是一種病。

這種病,根植於漢帝國的血脈和骨髓裡,是漢帝國特質之一……

……

楊川家的餃子,早在三年前就很有名,長安城裡狗大戶就不用說,只要吃過一次便念念不忘,恨不得長住在楊氏莊子上蹭吃蹭喝一兩年。

至於百姓人家,自然吃不上楊川家的餃子。

但是,只要在西門大街一帶走一走、看一看,花上一枚大錢,即可品嚐到‘楊氏餃子’的滋味兒,在整個長安城裡,平陽、曹襄、楊川幾人私下佈局,早就壟斷了長安城的吃食、菜蔬、肉禽蛋、牛羊肉和豬肉,以及七八十種風味小吃,像什麼羊肉泡饃、肉夾饃、涼皮、手擀粉、燒烤和各類麵食,幾乎都有專門的小館子。

價格不貴還好吃,自然就很有競爭力。

剛開始,其他狗大戶們還曾聯合起來對付楊氏美食,可是,這天底下的有些事情,可以用爵位、官階、身份等強推,但有一樣東西,卻根本就不認你這一套玩意兒。

那便是人的嘴。

饑饉之年,能有一口吃食吊命,小康之年,講究的卻是一個香、一個鮮、一個新和一個百吃不厭。

楊川太知道這一套道理,故而,他從一開始便將自己掙來的錢糧陸續灑出去,神不知鬼不覺的,只用了三五年時間,便將整個長安城乃至三輔之地的‘餐飲業’做成了行業老大。

而且,因為手頭有錢有人,還有平陽公主、曹襄等‘高層關係’,他還將事情做得很絕——

開館子的人,都是他從那些孤兒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經過堂邑父大叔和自己親手調教後,再秘密灑出去;同時,楊氏美食的食材,除了雞鴨鵝禽蛋之類的是曹襄家的,其他所有的菜蔬、肉、胡麻油、調料,則全部都是自家產出。

楊川粗略算過一筆賬,光是在三輔之地大大小小的楊氏酒樓、飯鋪、食肆和酒館,目前已接近五百家,掌櫃、夥計、大廚等,約莫有四千多人。

悄咪咪的將產業做這麼大,掙錢,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公子!”

“公子!”

“公子!”

這一日晚上,楊川在自家的地下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漢廚

三百斤的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