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開元盛世(2),春秋到清朝,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率百官、貴戚及四夷首領,從東都紫微城出發,至泰山封禪。每當置頓,人畜被野數十里;車載的供具之物,數百里不絕。返回洛京後,在廣達樓大宴群臣。
開元二十年(732年),信安王李禕大破奚、契丹,獻上其俘虜,唐玄宗御紫微城應天門領受。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千秋節(唐玄宗生日)御廣達樓宴群臣。群臣皆獻寶鏡為玄宗祝壽,而張九齡認為“以鏡自照見形容,以人自照見吉凶”,於是講述前世興廢之根源,作《千秋金鏡錄》奉上,唐玄宗便賜書褒獎他。十月,李隆基準備行幸西京長安,李隆基準備行幸西京長安,但張九齡等人說秋收還沒有結束,這樣上路會騷擾百姓,影響生產。李林甫在卻說:“長安、洛陽,陛下東西宮耳,往來行幸,何更擇時!”至於妨礙了農民秋收,免了他們的稅收也就行了。唐玄宗大悅,即日西行。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璵為太子。同年,武惠妃病死,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不顧什麼禮節,就將她招進宮裡,楊玉環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於西京、東都往來之路,作行宮千餘間。
改革措施
唐玄宗登基後,提倡文教,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使得唐中期朝政穩定。經濟上,制訂新的經濟措施,增加財政收入,大力發展農業。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減輕人民負擔;文化上,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軍事上,改革兵制,在邊境地區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鬥力,擴張疆域。外交上,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係。
政治
改革機構
唐玄宗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
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這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政府支出。
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
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這本是唐太宗時期的一種制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督朝政。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後,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開,因此將這種制度也就廢除了。
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唐玄宗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玄宗經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瞭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重用賢臣
唐玄宗不僅極有膽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國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國根本,而且其也很善於發現人才。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通曉治國方略,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修訂律法
開元八年(720年)以前一段時期進行的行政改革的內容幾乎完全是恢復和貫徹武后建立統治前奠定的行政準則。這些改革體現在垂拱元年(685年)前定期修訂和重新頒佈的一整套法典,即律、令、格、式之中。垂拱元年以後,武后未作進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