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文獻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6章 私苑,花零再盛時,帝國文獻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過運河,坐上車,到山腳下的飯店吃過午餐,大家就準備穿過城市,一路向南,經過媯水大橋,前往丘陵樹林之中的西都大學。
在西都的這幾天旅行,感覺就是不斷尋訪古蹟的過程,上午才看了兩千年曆史的運河,下午就去感受城南舊塾的千年時光。
和上午的情況類似,車子平穩開動以後,體貼葉川辛苦的顏慕主動站了出來,揉揉葉顏的小腦袋,為大家介紹她和葉川的母校。
如果按掛出來的牌子算,西都大學的辦學歷史並不長,和南都大學相似,只能往前追溯到梁朝中期,至今還不足三百年。
但不能說改了名字,人就不是原來的人。以大學的定義去考察那片土地上教學的實質,西都大學的初肇,應該再往前推七百多年。
那時已近王朝末年,秩序崩裂、風俗敗壞、人心浮躁,即使在王朝設立的官學裡,教授、監生們也不求學業,只務鑽營。
一位大臣對社會現狀非常不滿,認為年輕人爛了,國家的未來就毀了,於是決然地辭疾掛印,跑到了媯水南岸,購買山林中的荒地。
半年後,一片書院在山野之中建成。好事者前去打探,就看到石門已經掛上了匾額,匾額上是四個筆畫凌厲的大字,“林陵私苑”。
這個名字當時沒有解釋。後人猜測,“林陵”是指附近的地形地貌,而那個“私”字,應該是想和趨利的公辦官學做區分。
林陵私苑很快就對外招收教師、學生,一開始並不起眼,但培養出幾位擅於治理地方的幹才後,終於進入了上層的視野。
朝廷派人調查,發現林陵私苑的必學課程範圍很廣,有經學、詩賦、農桑、水利、財貲、律令,也有兵略、劍法、射藝、騎術。
當時的人推崇專精一門,認為這樣廣博的課程設定只會教出廢物,至於那幾個出仕的幹才,不過是書院偶然的運氣罷了。
這事本來就過去了,卻有人舉報揭發,說書院還教天文星象這類犯忌諱的,在平時也只強調民生,不尊王室,沒有忠君之心。
負責書院的山長廷益,那位已經年老的前大臣,立刻就被抓進監牢。面對審訊和拷打,他始終堅持民貴君輕、學問為先的理念。
很幸運,這裡關押停課的時候,外面已經義軍四起。舊王朝迅速覆滅,老山長被解救出來,停課不久的書院也很快恢復了教學。
新王朝沒有定都嬴川,對書院感受不深,加上舉報的小人死於亂軍之中,老山長也離死不遠,官方就沒有再對書院做出干涉。
老山長死後,一代代學生不斷傳承著他的理念,把林陵私苑經營下來,直到海貿興起,思潮湧入,才改成了更現代的大學模式。
為了適應世界的變化,滿足國民的需要,西都大學不停地增添學科、擴充教師隊伍,遠的有醫學和藝術,近的有傳播學和計算機。
名字變了,學科多了,但西都大學的內裡還是最開始的模樣,還是堅持人民福祉要重於國家政權,學術進取要先於富貴榮華。
近三百年來,西都大學延續過去的光輝,培養了無數人才,輸送到各行各業,為科學進步和國家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無論是教學一線,還是行政保障,教職員工們圍繞教好學生、建好學校的目標勠力同心,才有了西都大學國內前三的地位。
抽象的論點,要有具體例項來佐證。眼看過了媯水大橋,還有一點路程,顏慕又介紹了一些畢業於西都大學的名人及其代表成就。
等她把話說完,陳夏笑著提醒:“請不要謙虛地漏掉自己,那一串名單裡,還應有你這位流行病學的新星和葉哥這位著名主持人。”
顏慕搖搖手,“我就是發過幾篇論文,不能和葉川的成績相提並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