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文獻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5章 運河2,花零再盛時,帝國文獻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觀景臺所在的小山包不高,大概也就兩百多米,但山頂周邊沒什麼遮擋物,眺望遠方,仍然使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

極西處扁平的內河船舶,從這裡看過去,顯得很是渺小,也幾乎感覺不到移動的速度,像是斑駁的石子,鑲嵌在綠色的布片上。

俯身去看腳下的“羊腸九曲”,有甲板上行走的船員做參照,才能感覺到這些運輸船其實不小,即使正行經彎道,速度也並不慢。

再往東,“魚骨灘”裡,白色的擋水堰整整齊齊地左右錯開,即使經過流水和時間的沖刷,依然都是厚實可靠的形狀。

更遠一些,一系列並排的復閘把水道重新分為六條,每條水道的閘門有節奏地開啟、合攏,吞吐著有序排隊的一批批船隻。

乍一看,這就是普通的青山夾著普通的綠水,和現代各項巨大宏偉的工程相比,沒什麼出奇的,甚至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但這幅似乎平庸的圖畫,完成於兩千年前,沒有現代科學和機械的幫助,全靠人力一步一步測量、計算,一點一點刨土、運泥。

浩渺的湖面、分段的堤壩、優美的河曲、結實的水堰、巧妙的復閘,竟無一處不能體現先人的智慧,使人油然生出敬佩和自豪。

而建成這樣的奇蹟,除了一個王朝的國運為之獻祭,更不知有多少人的血淚凝結其中,又不斷滲出讓人揮不散、化不開的哀憐。

陳夏長嘆一聲,“古人有詩云,盡道秦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就是讚頌它連結南北、活人無數,稱得上是‘利在千秋’。

“若是能把工期儘量拉長,不像這樣限制在幾年以內,沒有那無數的、無謂的犧牲,就可以再加一句‘功在當代’了。”

葉川搖了搖頭,“秦王啊,可能是怕拖得久了,會人亡政息;可能是好大喜功,不肯讓給後人;也可能就是不識民情,不恤民力。

“時間就像這條東去的運河,已經把當時的一切全部淹沒,何況其本來就因為貴族叛亂難辨真偽,只能等待可能的考古發現了。”

陽光溫暖,春風溫柔,開闊的視野很適合舒展胸襟。朋友們在觀景臺又待了一會,跟著葉川,走向之前上來時過門不入的紀念館。

它的外形是波浪之上一艘滿載貨物的內河木船。紀念館正面很寬,面積應該不小,但高度很有限,裡面應該只有一兩層。

葉川之前就訂好了票,這會就開啟手機,在檢票機上掃描一下,工作人員看看螢幕,數數人數,安檢之後,把一行人放了進去。

過了名人題詞的影壁,朋友們就看到地上一個巨大的沙盤,被一圈齊腰高的欄杆和玻璃圍在中間,展示著整個運河流域的全貌。

大略看了看做工精細的沙盤,朋友們按照牆上和地面的方向指引,沿著拐來繞去的動線提示,開始慢慢參觀。

紀念館裡分為三大塊區域,分別是運河的科技創新和原理展示、運河的修建過程和維護歷史、運河的突出貢獻和史料軼事。

第一塊區域裡,大家看得最是認真,很多東西用言語無法說清,搭配圖片、影片和可以互動的實物模型,立刻一目瞭然。

正巧前面有一群小學生,被學校和教師帶過來參觀。紀念館安排了輔助說明的小實驗,和孩子們的笑臉映襯,顯得更加有趣。

第二塊區域裡的內容,和葉川在車上的介紹有部分重合,卻又沒有他講得吸引人,大家就快步透過,只看他沒有提及的。

挖掘之前,水工們詳細計算了媯水和嬴渠的水量比例,運河的寬度、深度都不是能輕易修改的,否則就會影響枯水期的行船。

如果只是為了完成王朝安排的政績工程,隨著後世經濟的發展,這條不能改動的運河,終究要被船隊堵滿,然後被時代拋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師尊修為盡失,女帝徒兒狂喜

一葦渡江

隕落的巨人

簡直是妄想

劍緣凌雨

道相

什麼叫超級反派啊

傑克威爾斯

花零再盛時

帝國文獻館

洪荒老祖已無敵

日常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