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呂洞賓,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想進一步試試他求道的決心。這樣,就有了漢鍾離十試呂洞賓的故事。
第一次是這樣:呂洞賓一天從外面回來,一進家門,就看見全家人都無緣無故地死了。他見如此,既不悲傷也不悔恨,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安排家人的喪事。正當他在料理後事的時候,他的家人忽然活了過來,呂洞賓還是不悲不喜。第二次是:呂洞賓到街上去賣貨,本來跟買主講好了價錢的,可是到了最後,買主卻反悔變卦。呂洞賓還是不氣不惱,隨買主愛付多少錢就付多少,隨他拿去。第三次是:呂洞賓在牧羊的時候,遇到一隻兇惡的老虎追捕一隻小羊。呂洞賓不顧性命用身子擋住了老虎,老虎見狀只好悻悻而去。
如此一連十次,呂洞賓對漢鍾離的考驗都以平淡的心境來對待。漢鍾離於是對呂洞賓說:“我已經試了你十次,你都已順利過了塵俗關,可見你是可以得道的,但是要想成仙,你還得立三千功、八百德才行。”
從此以後,呂洞賓就用從漢鍾離那裡學來的道法和仙術,以及後來從火龍真人那裡學來的劍法,不斷四處濟世救人,斬妖除孽,為民造福,立下了不少的功德。在民間傳說有關他立功德的故事有江淮斬蛟、岳陽弄鶴、洞賓戲狗、呂洞賓戲白牡丹的故事。
話說景教僧景淨的父親乃是伊斯,或作耶質蒲吉。伊斯來自於王舍城,也就是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提到的小王舍城,縛喝國。而伊斯來東土之時正直安祿山於天寶十四年(755)叛亂。當時反軍攻陷了河北諸郡,而郭子儀正為總兵於朔方。當至德元年(756),唐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當年七月二十八日,郭子儀帶兵五萬從河北到靈武,而伊斯也跟隨著當時唐朝皇帝從西域借兵來到了鳳翔。至德二年四月,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時,赴鳳翔。五月,伊斯參見郭子儀,二人一見如故。閏八月,肅宗派郭子儀攻打長安,並命令伊斯為副使在郭子儀帳下為謀臣。至德二年十二月,郭子儀在伊斯等景教徒的幫助下收復了長安和洛陽。而伊斯得到了肅宗的大大獎賞,被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並賜紫袈裟。而伊斯也向肅宗請求於靈武等五郡重修景教寺廟之事。
景淨就是這樣隨父在東土長大,他從小喜歡中國文化,學習了中文,有著很深的中文功底。雖然自己是波斯人,又是跟從聶斯托裡派信奉上帝並主耶穌基督,但卻對儒釋道三教十分地感興趣。他經常和儒家學者,佛家僧人和道家的道士來往,結識呂洞賓,交流心得並相互探討學習各家之長。而漢人和印度僧人都被他的好學所吸引,很喜歡和他來往。因此景淨廣交各界朋友。
自從景淨隨父居住於長安城,平日除了鑽研古書以外,還喜歡到長安市街道和各行各業的人士聊天,一方面是幫助父親多做些佈施,並宣傳教導耶穌基督救贖只事,另一方面也是想更多的瞭解中土文化,好為將來的事業做準備。景淨的夢想是要把耶穌基督的對芸芸眾生的救恩能夠讓所有的漢人知道,使他們脫離痛苦不安的生活狀況,使國家不再遭受戰亂的破壞,使人人能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真正主宰。景淨也把自己從波斯人那裡學到的醫術傳授給他的朋友們,特別是那些道教的道士們。自己平時除了讀書以外,時常地到長安永寧門裡柏樹林街角的一家中醫館裡給百姓看病。
就這樣,春去秋來,景淨的中文水平已經到達了相當高的水平了,他被皇上請到了御書院並開始了翻譯工作,主要是把早期景教宣教士阿羅本帶來的敘利亞文的聖經經文翻譯成讓東土百姓能夠明白的白話語言。加上景淨現在已經通曉了儒釋道三教的教義,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容易地明白這從以色列猶太人和希臘人那裡傳過來的耶穌基督的救贖之道,景淨的確暗地裡下了不少功夫。他處處借用了佛家和道家的現有的用語,把《聖經》中四大使徒均改稱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