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九章 教會分裂,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羅馬主教利奧一世稱之為以弗所的強盜會議,判處無效。
451年,東羅馬皇帝瑪爾先在迦克敦重新召開第四次大公會議,大主教亞那多留主議,370人左右參議。確定單性論為異端,道高的亞歷山大港主教職務被罷免。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港、安條克、耶路撒冷五大牧首管區制度的前身確立。同時羅馬主教利奧一世為首的23位主教,起草完成《迦克敦信經》。而亞歷山大港主教兼任,原與普世牧首、教皇三權分立的大公裁判職務則自此形同虛設。
會後,拒絕與支援雙方將亞歷山大港分成繼承道高主張的科普特正教會、希臘正教會亞歷山大港牧首管區,安條克教會分為敘利亞正教會、希臘正教會安條克牧首管區。而繼承十二使徒裡聖巴爾多祿茂與聖達陡、最早國家教會的亞美尼亞宗徒教會,繼承自聖多默的印度教會,以及後來衣索比亞帝國的國家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也相繼脫離普世牧首管區。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四年後徹底毀滅,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成為唯一的繼承者。而羅馬教會逐漸在西羅馬範圍成為政治勢力,單性論思想也仍在亞歷山大港佔據主流。550年,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收復羅馬及亞平寧半島。553年,查士丁尼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第五次大公會議,大主教奧提楚主議,商討單性論與雙性論共融,統一國內思想。但會後爭議繼續。
565年,查士丁尼死去。帝國逐步瓦解。680年到681年,皇帝君士坦丁四世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第六次大公會議,大主教額我略一世主議,基於敘利亞、埃及等保留單性論的領土被伊斯蘭教勢力侵略佔領,決定放棄合議和收復,宣判單性論作異端思想。教會也迎來第三次分裂。同時,追加支援單性論,但死去的前羅馬主教霍諾略異端罪,時任羅馬主教利奧二世批准。
726年,羅馬伊蘇里亞王朝首任皇帝利奧三世基於偶像崇拜的嫌疑,下令禁止禮拜聖像。730年,聖像破壞運動開始,大主教日耳曼一世因反對被罷免,自白者巴西爾、大馬士革主教若望被捕。反對破壞運動的勢力被鎮壓。741年,君士坦丁五世繼任後,陸續處斬反對者。但民眾長年養成的信仰習慣並未因皇帝的政策而廢去。君民矛盾加劇。
752年,教皇國基於丕平獻土成立。至此,羅馬、亞歷山大港、安條克、耶路撒冷全部脫離羅馬帝國,成為自治教會。國家教會瓦解。78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繼任,基於信徒、神職人員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牴觸情緒,找到母親伊琳娜女皇商議廢止禁令。787年,君士坦丁與伊琳娜在以弗所召開第七次大公會議,大主教泰臘修、羅馬主教愛德盎一世的使節主議,毀壞聖像被判為異端思想。東部教會禮拜生活恢復正常。
公元9世紀,因三位一體的聖神是從父來,還是從父和子來的“和子說”爭議,以及基督信仰傳入保加利亞、基輔羅斯後的教會斯拉夫語禮拜是否合理等問題,東、西教會的分化繼續加劇。820年,東正教會及東歐世俗社會歷史上的偉人佛提烏出生。佛提烏任職帝國大學的哲學教授,他對外反對羅馬的和子說,對內資助西里爾與美多德去斯拉夫人地區宣道、收集7世紀因戰亂遺落各地的古希臘文獻、拓展教會的勢力範圍。
851年,佛提烏擔任帝國大法官。858年,皇帝米海爾三世廢黜大主教依納爵,改立非神職人員的平信徒佛提烏,遭到依納爵所在修道會為主體的群體不滿。依納爵勢力與羅馬勢力聯合。867年,羅馬主教尼閣老一世宣佈廢黜佛提烏。869年,皇帝巴西爾一世為改善與羅馬的關係,而在君士坦丁堡召開召開第八次大公會議,羅馬主教使節主議。會後,佛提烏被判處為異端。而經過此事,強調正統的東正教會與強調至公的天主教會兩個宗教政治勢力基本定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