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九章 教會分裂,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創作中心

330年,君士坦丁從羅馬遷都拜占庭,命名新羅馬,是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主教進格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後成為普世牧首。依國家首都任命的大主教制度確立。337年,君士坦丁臨終前在伊茲密爾接受臨終塗油禮。至此,君士坦丁堡教會成為首都教會,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成為帝國御用主教,得以近距離為羅馬皇帝、貴族及其他上流人士宣道。基督徒的宗教權利中心則重新回到東方。

君士坦丁死後,帝國再次分裂。355年,東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流放羅馬主教理伯略,擁立斐理斯二世,但遭到羅馬市民的反抗。斐理斯被趕走,理伯略復位。東部帝國與西部教會的宗教權爭端加劇。381年,狄奧多西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第二次大公會議,亞歷山大港主教提摩太、安條克主教默理多、大主教那他略及其繼任聖額我略·那西盎主議,150名東方議員參議。會後,帝國境內留存的阿里烏斯派則遭到舉國迫害。正統的基督教義確立。

正統基督徒自解決阿里烏斯派問題後,逐漸將矛頭轉向羅馬帝國境內的多神教團體。391年,亞歷山大港主教戴福祿徵得狄奧多西一世同意,展開了針對古埃及各地宗教場所、神殿等異教財產的破壞運動。塞拉比斯神廟、亞歷山大圖書館等文化遺產被信仰基督的暴徒們付之一炬。基督徒完成了從受迫害者,到施加迫害的轉變。

393年,狄奧多西立基督教為國家宗教。隨後猶太人在亞歷山大港的猶太會堂遭到掠奪和破壞,但透過名媛希帕提婭的法律手腕,亞歷山大港的暴力事件得到抑制。狄奧多西去世後,帝國形成西羅馬帝國與東羅馬的拜占庭帝國,再未合一,教會也在政治上進一步分化,進入東、西教會時期。而帝國與其他非羅馬帝國領地,以及有意獨立的地區,也因國教的關係貌合神離。

412年,亞歷山大港新主教西里爾繼任,採取了針對異教徒們更為強硬的迫害與破壞行動。414年,無視法律的基督徒們強制流放了猶太人。415年,希帕提婭被虐殺致死。亞歷山大港完成基督化。431年,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在以弗所召開第三次大公會議,西里爾主議,羅馬主教的代表遲到。

會上,西里爾代表亞歷山大神學派,與普世牧首聶斯脫利的安條克神學派展開討論。瑪利亞的稱呼問題成為焦點。聶斯脫利主張耶穌的神、人兩個位格相互獨立,因此瑪利亞的“生神聖母”稱呼不準確,而應稱呼“基督聖母”。西里爾則主張耶穌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亞歷山大港與君士坦丁堡的宗教話語權爭奪進入白熱化。

會前,聶斯脫利自覺必輸,因此沒有讓支持者隨行,而西里爾則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持者。隨後安條克主教若望選擇支援聶斯脫利,彈劾西里爾一派。會議陷入僵持。但隨著羅馬主教高理定的使節趕到,且對若望一派施以絕罰,西里爾勝利。最終透過“生神聖母”稱號。433年,亞歷山大神學派恢復安條克神學派神學的名譽,若望與西里爾兩邊達成和解。

同世紀,聶斯脫利派的其中一支,來到薩珊帝國和波斯帝國所在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宣道,並得到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敵人薩珊王朝歷任皇帝的舉國保護。是為亞述教會的形成,以及第二次分裂。後來亞述教會成為與明教、祆教並列的波斯三大宗教,並率先官方傳入中國,以景教的基督教古譯名在唐朝宣道。直到伊斯蘭教興起後式微。

448年,君士坦丁堡的地方會議判定單性論為異端教義。449年,亞歷山大港主教聖道高[Saintdioscorus]勸服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在以弗所召開第四次大公會議,道高主議,130人參議。會上,主張耶穌神人融合的單性論教義合法化,得以與雙性論共存。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梵為盎被處以流刑。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震驚,師尊是我的未婚妻

灣溝洋芋

我有一個萬物空間,還能自動修練

三兩風吹

在末世忙著看傳說裝逼

殃隨禍心

炎神之錄

羽玲玲

文道風流

無名少年瘋子郎

七零空間物資:錦鯉長嫂養崽崽

賺錢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