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三章 道濟和尚,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濟公,俗名李修緣,出生於,紹興十八年卒於嘉定二年,浙江台州人,出生於天台山永寧村。 他的祖上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 。 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少年濟公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薰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為濟公授具足戒。 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在一般僧俗眼裡,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併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為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
瞎堂圓寂後,南宋嘉泰元年,濟公到淨慈寺,拜該寺第二十代住持德輝禪師為師,升座為書記,僧俗四眾稱之為“濟書記”。? 淨慈寺裡香火很旺。這一年的六月二十三日,天空驕陽似火,是個大熱天。來這裡進香的人群中,有一個穿紅衣的姑娘,特別顯眼,照得人們眼前一片紅。姑娘正要進門,忽然從門內閃出一個瘋和尚來。只見他頭戴一頂破僧帽,身穿一件補釘摞補釘的破僧袍,腳上趿著破草鞋,手裡拎著一把破蒲扇,搖搖擺擺,恰好攔住了姑娘的去路。 姑娘見是一個瘋和尚,急了,衝著和尚嚷起來:“真是好沒道理!我要進廟燒香,你個癩和尚為何三番五次攔住我,不讓我進廟?”“今兒個誰進廟都行,就是你進不得!”香客們都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和尚真的瘋了!攔著人家大姑娘,成何體統?”
大家正在指責瘋和尚,這時有人跑到廟裡報告了本寺的住持。住持一聽,便三步並作兩步跑了出來。一看是濟癲在那裡與眾人爭論。這個住持平時就看不慣濟癲。於是上前大喝一聲:“濟癲!你不在廚房燒火做飯,跑到這裡來幹什麼?還不快請姑娘進來!”濟公看見住持出來了,忙上前深施一禮,笑著問道:“住持,請你鄭重考慮:你是想有寺,還是想沒寺?”老住持越聽越氣,不由分說,把濟公推到一邊,躬身請紅衣姑娘進了廟。姑娘一邁進山門,就飛也似地向大雄寶殿的方向跑去,她一紮進人群中,便沒了影兒。
這時,已是正晌午時。突然颳起一陣大風。風颳幡動,掛在大殿裡的幡,輕輕一擺,恰好覆到正在燃燒的蠟燭上,一下子著起火來。火勢順著幡布,直竄上大梁,大殿裡頓時濃煙滾滾,烈焰騰騰,好一場大火。全寺和尚提桶端盆,潑水救火,怎奈火勢太猛,怎麼搶救也來不及了,不一會兒,大殿便燒光了,只剩下了一個空架。眾僧垂頭喪氣坐在那裡。濟公卻搖著扇子邊唱邊踱了過來,住持見濟公的樣子,便大聲呵斥道:“你還有點良心沒有?大殿燒成這樣了,你還有心唱歌?” “住持,這可怨不得我。我攔的那個姑娘正是火神,她想在正午時分,火燒本寺。我左攔右攔,就是想拖她誤過午時,午時一過,她就放不得火,但是住持你偏偏要放她進來!”
為了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籌資。長老深知濟公文思敏捷,便請他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