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寇準,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襄王怎麼樣?”寇凖心中暗喜,便順水推舟地說:“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認為襄王可以,就請決定吧。”第二天,宋太宗便宣佈襄王趙恆為開封尹,改封壽王,後立為皇太子。宋太宗與太子拜謁祖廟回來,京城的人們擁擠在道路兩旁喜氣洋洋,爭著看皇太子。這時人群中有人喊了聲“少年天子”。宋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問寇凖:“人心歸向太子將把我放在什麼位置?”寇凖連連拜賀說:“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宋太宗恍然大悟,賞寇凖對飲,大醉而罷。此後宋太宗更加依重寇凖。有人給宋太宗獻了個寶物:一通天犀,宋太宗令人加工成兩條犀帶,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了寇凖。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寇凖任尚書工部侍郎,宋真宗很早就想讓寇凖做宰相,擔心他性格剛直,難於獨自擔任。遼國乘宋主新立,更加頻繁地騷擾邊境。鹹平二年(999年),遼軍大敗宋軍於高陽關,俘宋並代都部署康保裔,大掠而還。鹹平六年(1003年),遼軍再侵高陽關,宋軍副都部署王繼忠又被俘降遼。這兩次戰爭極大地震驚了北宋朝廷。景德元年,邊境告急文書頻傳,說遼軍又要大規模入侵了。這年六月,參知政事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寇凖為相。畢士安說:“寇凖天資忠義,能斷大事;志身殉國,秉道嫉邪。眼下北強入侵,只有寇凖可以禦敵保國。”八月,寇凖與畢士安同日拜相。景德元年(1004年),寇凖以集賢殿大學士的官職排在畢士安(參知政事)之下。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20萬大軍,從幽州出發,浩浩蕩蕩,向南推進。遼軍由威虜軍攻定州,被宋兵阻擊,便把兵鋒轉向東南。當遼軍南下。“急書一夕五至”的時候,北宋統治集團的上層人物大多驚惶恐懼。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樞密副使陳堯叟是四川人,提議遷都成都。他們主張用躲避遼國的辦法,應付遼國的入侵。宋真宗本來就無心抗敵,更表現得惶恐不安。只有寇凖與畢士安堅決主張抵抗,當宋真宗問他們的意見時,王欽若、陳堯叟二人正好在場。寇凖心裡明白,遷都之議就是他們提出的,但他卻假裝不知,對宋真宗說:“誰是替陛下籌劃這個計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殺頭。現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將和文臣都很團結,如果您親自領兵出征,敵人自然而然就會逃跑。不這樣,那就出奇兵打亂敵人的計劃,堅守陣地消磨敵人計程車氣,使敵人睏乏疲憊。從疲勞和安逸的敵我形勢來看,我們有必勝的把握。為什麼要拋棄太廟太社,到楚、蜀這樣邊遠的地方去呢?問題在於人心崩潰了,敵人乘勢而入,天下還能夠保住嗎?”寇凖的意見終於阻止了妥協派逃跑避敵的主張。為了消除王欽若對宋真宗的影響,寇凖把他從宋真宗身邊調到天雄軍前線去防遼兵。

寇凖派探子到前線偵察情況,根據對敵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敵方略。他指出:“目前敵人已至深州、祁州以東,我方大軍在定州及威虜等地,東路別無駐軍。應一面調天雄軍步騎萬人,駐守貝州,派孫全照指揮,遇敵掩殺;另一方面招募民兵,深入敵後,襲擊敵人據點,兼以報告敵情。這樣就可以振奮軍威,安定人心,打亂敵人的軍事部署,並可與刑州和沼州的軍事據點構成犄角之勢,以便攻守。萬一敵騎南下攻人貝州,即應增援定州,向東北進攻,牽制敵人後方,使敵兵不敢縱深作戰。”同時寇凖特別強調指出:為了鼓舞士氣,爭取更大的勝利,宋真宗必須渡過黃河,親臨前線。寇凖一方面同妥協派鬥爭,一方面積極備戰。他派人到河北把農民中的優秀青年組織起來,加以訓練,發展民兵隊伍,並規定:河北民兵殺敵,所在官軍應給以聲援;民兵中有殺敵立功者,同樣給予獎賞。寇凖還派人攜帶錢物慰勞河北駐軍,並出銀30萬兩交給河北轉運使,用來收購軍糧,充實軍資。十月,遼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震驚,師尊是我的未婚妻

灣溝洋芋

我有一個萬物空間,還能自動修練

三兩風吹

在末世忙著看傳說裝逼

殃隨禍心

炎神之錄

羽玲玲

文道風流

無名少年瘋子郎

七零空間物資:錦鯉長嫂養崽崽

賺錢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