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五章 朱熹,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沒有達到雙方統一思想的目的,但使他們各自對對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進一步認識,也促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反省。

淳熙五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軍兼管內勸農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當年適逢大旱,災害嚴重,朱熹到任後,即著手興修水利,抗災救荒,奏乞蠲免星子縣稅錢,使災民得以生活。十月,朱熹行視陂塘時,在樵夫的指點下找到白鹿洞書院的廢址。經朱熹的竭力倡導,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書院很快修復。朱熹在南康軍任上,為白鹿洞書院殫精竭慮,不遺餘力。他曾自兼洞主,延請名師,充實圖書,還請皇帝勅額,賜御書。還置辦學田,供養貧窮學子,並親自訂立學規,即著名的《白鹿洞書院教規》。《白鹿洞書院教規》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對教育目的、訓練綱目、學習程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確的闡述和詳細的規定,它不僅成為後續中國封建社會700年書院辦學的模式,而且為世界教育界矚目,成為國內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課題。八年二月,陸九淵來南康訪朱熹,相與講學白鹿洞書院。八月,時浙東大飢。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薦朱熹賑災,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為解救災民,朱熹迅速採取了幾項有力措施。朱熹因在浙東劾奏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為唐之姻親王淮所嫉,浙東任職僅九個月即離任回家。朱熹曾先後六次上狀奏劾唐仲友不法,直指王淮與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結的事實。迫於壓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在彈劾唐仲友的過程中,朱熹表現出崇高的操守和氣節。

淳熙九年,朱熹52歲時,才將《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註》《孟子集註》四書合刊,經學史上的“四書”之名才第一次出現。之後,朱熹仍嘔心瀝血修改《四書集註》,臨終前一天朱熹還在修改《大學章句》。朱熹將《四書》定為封建士子修身的準則,《四書》構成了朱熹的一個完整的理學思想體系。元朝迄至明清,《四書集註》遂長期為歷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為治國之本,也作為人們思想行為的規範,成為封建科舉的標準教科書。淳熙十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隱屏峰腳下建立武夷精舍,潛心著書立說,廣收門徒,聚眾講學。淳熙十二年,朱熹到浙江,與陳亮展開義利王霸辯論,力陳浙學之非。十五年十一月,上《戊申封事》。主張“正心”、“任選大臣”、“振舉朝綱”等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詔命朱熹知漳州。

紹熙元年,61歲的朱熹到漳州赴任。朱熹在漳州的全部施政變革,主要體現在正經界、蠲(免)橫賦、敦風俗、播儒教和劾奸吏等方面,而正經界則是他全部變革的靈魂。時值當地土地兼併之風盛行,官僚地主倚勢吞併農民耕地,而稅額沒有隨地劃歸地主,至使“田稅不均”,失地農民受到更為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為此,朱熹提出行“經界”,即核實田畝,隨地畝納稅。這一建議勢必減輕農民負擔,但卻損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後者的強烈反對,“經界”終於未能推行。二年正月,朱熹長子朱塾卒。聞噩耗後,朱熹無奈以治子喪請祠。五月,朱熹遷居建陽。次年,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後更名為“滄洲精舍”,即淳佑四年詔賜的“考亭書院”。

紹熙五年(1194年),湖南瑤民蒲來矢起義,震動了朝野,湖南地方局勢驟然緊張起來。朱熹臨危受命,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賜紫章服。具有道學家傲骨、強烈憂國憂民心態的朱熹,不敢推辭朝命,欣然拜命前往赴任。五月,朱熹至潭州。此時,瑤民已敗退深山,被困溪洞。朱熹採取了善後招撫的懷柔政策,遣使招降瑤民起義軍首領蒲來矢。因本次鎮壓瑤民起義是湖北、湖南兩地的共同行動,朱熹的招撫遭到了湖北帥王藺的反對,在蒲來矢押解後,王藺主張斬殺以警眾。朱熹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震驚,師尊是我的未婚妻

灣溝洋芋

我有一個萬物空間,還能自動修練

三兩風吹

在末世忙著看傳說裝逼

殃隨禍心

炎神之錄

羽玲玲

文道風流

無名少年瘋子郎

七零空間物資:錦鯉長嫂養崽崽

賺錢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