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八章 文藝復興(二),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340年冬,薄伽丘父親的商業活動受到挫折,經濟狀況惡化,一蹶不振。薄伽丘無法維持原先悠閒自在的生活,便回到佛羅倫薩。在佛羅倫薩尖銳激烈的政治鬥爭中,他始終堅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邊,反對封建貴族勢力。他參加了行會,曾擔任管理財務的職務,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託,作為特使去義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執行外交使命。
1350年,薄伽丘和詩人彼特拉克相識。翌年,他受委託去邀請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羅倫薩主持學術討論。從此,這兩位卓越的人文主義者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誼。薄伽丘潛心研究古典文學,成為博學的人文主義者。他翻譯了荷馬的作品,在蒐集、翻譯和註釋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晚年,他致力於《神曲》的詮釋和講解,曾主持佛羅倫薩大學《神曲》討論。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羅倫薩大學《神曲》討論會上作了最後一次演講。第二年,摯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給他精神上很大的打擊。
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爾多逝世。在薄伽丘逝世以後,天主教會對他的迫害並未停止。他們不僅將許多珍貴版本的《十日談》付之一炬,甚至挖掉並譭棄薄伽丘在契塔爾特教堂的墳墓和墓碑。但正如薄伽丘生前留下的一段雋永的文字一樣,他的作品將永遠地被人紀念並散發著光彩。
“有人努力寫著作品,替他們的時代增添光彩;有人貪得無厭,只知道麵包,卻象蟲子一樣無聲無息地死去。”
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在這裡降生。1311年,彼特拉克隨父流亡到法國,1312年僑居在法國南部的阿維農城。這裡是當時教皇駐蹕所在地,位於抒情詩的故鄉普羅旺斯地區。早年動盪的生活、但丁的影響、教皇都城的中心地位、當地文化的薰陶,對彼特拉克未來的成長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彼特拉克自幼酷愛文學,尤其喜歡古典作品。每當他讀起古羅馬作家維吉爾和西塞羅的作品時,總是情不自禁地憧憬著人類美好的未來和生機盎然的生活。
然而父親則希望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在法學上有所成就。從1316年起,彼特拉克遵從父親的意願到法國的蒙特波利大學和義大利的波倫那大學學習法律。但刻板的法律條文始終未能引起他的興趣,因此在1326年父親去世後,便放棄法律,專心從事文學創作活動。同年,返回阿維農,進入宗教界,成為一名教士。
1327年,23歲的彼特拉克已是精力旺盛、才華橫溢的青年。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使彼特拉克終生難忘的事情。
有一天,他在阿維農的一所教堂衛與一位騎士的妻子邂逅相識。這位年方20歲的少婦,儀態端莊,嫵媚動人。彼特拉克一見鍾情,深深墮入情網之中。從此之後,雖然歲月不斷流逝,可是彼特拉克卻一往情深,對勞拉的愛戀之情有增無減。
從1330年起,大約有17年時間,彼特拉克基本上是在教廷供職,透過紅衣主教喬萬尼·科倫那的關係參與一些宗教活動。在這個時期,彼特拉克的生活比較清閒、安逸,有較充裕的時間讀書和寫詩,為其後來揚名詩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漫長的教會生活使他親眼目睹了教會的黑暗、腐敗、貪婪和虛偽,逐漸形成了人文主義世界觀,從而使他在文藝復興的舞臺上捷足先登。
彼特拉克性格豪放不羈,喜歡探奇覽勝、遊賞山川湖海。這是與中世紀基督教的清規戒律相悖的行為。因為基督教蔑視世俗生活,認為山川湖海為惡魔所造,會將人們引向歧途。彼特拉克衝破了宗教的禁銅,表現了市民階級的情趣,熱愛大自然,追求對大自然美的享受。
1336年4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彼特拉克同自己的弟弟和另外兩位朋友去攀登阿維農附近的溫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