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子牙為相,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吉今言此人,道號飛熊,正應靈臺之兆。昔日商高宗夜夢飛熊而得傅說;今日大王夢飛熊,應得子牙。今大王行樂,正應求賢。望大王宣赦武吉無罪,令武吉往前林請賢士相見。”武吉叩頭,飛奔林中去了。且說文王君臣將至林前,不敢驚動賢士,離數箭之地,文王下馬,同宜生步行入林。
且說武吉趕進林來,不見師父,心下著慌;又見文王進林。宜生問曰:“賢士在否?”武吉答曰:“方才在此,這會不見了。”文王曰:“賢士可有別居?”武吉道:“前邊有一草舍。”武吉引文王駕至門首。文王以手撫門,猶恐造次。只見裡面來一小童開門。文王笑臉問曰:“老師在否?”童曰:“不在了。同道友閒行。”文王問曰:“甚時回來?”童子答曰:“不定。或就來,或一二日,或三五,萍梗浮蹤,逢山遇水,或師或友,便談玄論道,故無定期。”宜生在傍曰:“臣啟主公:求賢聘傑,禮當虔誠。今日來意未誠,宜其遠避。昔上古神農拜常桑,軒轅拜老彭,黃帝拜風后,湯拜伊尹,須當沐裕齋戒,擇吉日迎聘,方是敬賢之禮。主公且暫請駕回。”文王曰:“大夫之言是也。命武吉隨駕入朝。”文王行至溪邊,見光景稀奇,林木幽曠。猶留戀不捨,宜生復勸,文王方隨眾文武回朝。抵暮,進西岐,俱到殿前,文王傳旨,令百官:“俱不必各歸府第,都在殿廷宿齋三日,同去迎請大賢。”內有大將軍南宮适進曰:“磻溪鉤叟恐是虛名,大王未知真實,而以隆禮迎請,倘言過其實,不過費主公一片真誠,竟為愚夫所弄。依臣愚見,主公亦不必如此費心,待臣明日自去請來。如果才副其名,主公再以隆禮加之未晚。如果虛名,可叱而不用,又何必主公齋宿而後請見哉。”宜生在旁厲聲言曰:“將軍!此事不是如此說!方今天下荒荒,四海鼎沸,賢人君子多隱巖谷。今飛熊應兆,上天垂象,特賜大賢助我皇基,是西岐之福澤也。此時自當學古人求賢,破拘攣之習,豈得如近日欲賢人之自售哉。將軍切不可說如是之言,使諸臣懈怠!”文王聞言大悅,曰:“大夫之言,正合孤意。”於是百官俱在殿廷歇宿三日,然後聘請子牙。文王帶領眾文武出郭,徑往磻溪而來。行至三十五里,早至林下。文王傳旨:“士卒暫在林外札住,不必聲揚,恐驚動賢士。”文王下馬,同散宜生步行,入得林來,只見子牙背坐溪邊。文王悄悄的行至跟前,立於子牙之後,子牙明知駕臨。故作歌曰:“西風起兮自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五鳳鳴兮**現,垂竿釣兮知我稀。”
子牙作歌畢。文王曰:“賢士快樂否?”子牙回頭,看見文王,忙棄竿一傍,俯伏叩地曰:“子民不知駕臨,有失迎候,望賢王恕尚之罪。”文王忙扶住,拜言曰:“久慕先生,前顧不虔;昌知不恭,今特齋戒,專誠拜謁。得睹先生尊顏,實昌之幸也。”命宜生:“扶賢士起。”子牙躬身而立。文王笑容攜子牙至茅舍之中。子牙再拜,文王同拜。王曰:“久仰高明,未得相見。今幸接丰標,只聆教誨,昌實三生之幸矣。”子牙拜而言曰:“尚乃老朽非才,不堪顧問。文不足安邦,武不足定國,荷蒙賢王枉顧,實辱鑾輿,有辜聖意。”宜生在傍曰:“先生不必過謙,吾君臣沐浴虔誠,特申微忱,專心聘請。今天下紛紛,定而又亂,當今天子,遠賢近佞,荒淫酒色,殘虐生民,諸侯變亂,民不聊生。吾主晝夜思維,不安枕蓆。久慕先生大德,側隱溪巖,特具小聘,先生不棄,共佐明時,吾主幸甚,生民幸甚。甚日先生何苦隱胸中之奇謀,忍生民之塗炭;何不一展緒餘,哀此煢獨,出水火而置之昇平。此先生覆載之德,不世之仁也。”宜生將聘禮擺開。子牙看了,速命童兒收訖。宜生將鑾輿推過,請子牙登輿。子牙跪而告曰:“老臣荷蒙洪恩,以禮相聘。尚已感激非淺,怎敢乘坐鑾輿,越名僭分。這個斷然不敢!”文王曰:“孤預先相設,特迓先生,必然乘坐,不負素心。”子牙再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