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子牙為相,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王同眾文武出郊外行樂,共享三春之景。行至一山,文王曰:“孤與眾卿,在馬上歡飲行樂。”宜生馬上欠背答曰:“主公,西岐之地勝似堯天。”君臣正迤邐行樂,只見那邊一夥漁人作歌而來:“憶昔成湯掃桀時,十一徵兮自葛始。堂堂正大應天人,義一舉民安止。今經六百有餘年,祝網恩波將歇息。懸肉為林酒作池,鹿臺積血高千尺。內荒於色外荒禽,嘈嘈四海。我曹本是滄海客,洗耳不聽亡國音。日逐洪濤歌浩浩,夜觀星斗垂孤釣。孤釣不如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
文王聽漁人歌罷,對散宜生曰:“此歌韻度清奇,其中必定有大賢隱於此地。”文王命辛甲:“與孤把作歌賢人請來相見。”辛甲領旨,將坐下馬一磕,向前厲聲言曰:“內中有賢人,請出來見吾千歲!”那些漁人齊齊跪下,答曰:“吾等都是‘閒’人。”辛甲曰:“你們為何都是賢人?”漁人曰:“我等早晨出戶捕魚,這時節回來無事,故此我等俱是‘閒’人。”不一時,文王馬到。辛甲向前啟曰:“此乃俱是漁人,非賢人也。”文王曰:“孤聽作歌,韻度清奇,內中定有大賢。”眾漁人曰:“此歌非小人所作。離此三十五里,有一磻溪,溪中有一老人,時常作此歌,我們耳邊聽的熟了,故此隨口唱出此歌,實非小民所作。”文王曰:“諸位請回。”眾漁人叩頭君臣正行,見一起樵夫作歌而來:“鳳非乏兮麟非無,但嗟世治有隆汙。龍興雲出虎生風,世人慢惜尋賢路。君不見耕莘野夫,心樂堯舜與黎鋤。不遇成湯三使聘,懷抱經綸學左徒。又不見一傅巖子,蕭蕭笠甘寒楚。當年不入高宗夢,霖雨終身藏版土。古來賢達辱而榮,豈特吾人終水滸。且橫牧笛歌清晝,慢叱黎牛耕白雲。王侯富貴斜暉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文王同文武馬上聽得歌聲甚是奇異,內中必有大賢。命辛甲:“請賢者相見。”辛甲領命,拍馬前來,見一夥樵人,言曰:“你們內中可有賢者?請出來與吾大王相見。”眾人放下擔兒,俱言:“內中並無賢者。”不一時文王馬至。辛甲回覆曰:“內無賢士。”文王曰:“歌韻清奇,內中豈無賢士?”中有一人曰:“此歌非吾所作。前邊十里,地名磻溪,其中有一老叟,朝暮垂竿,小民等打柴回來,磻溪少歇,朝夕聽唱此歌,眾人聽得熟了,故此隨口唱出。不知大王駕臨,有失迴避,乃子民之罪也。”王曰:“既無賢士,爾等暫退。”眾皆去了,文王在馬上只管思念。又行了一路,與文武把盞,興不能盡。春光明媚,花柳芳妍,紅綠交加,妝點春色。正行之間,只見一人挑著一擔柴唱歌而來:“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魚未遇隱磻溪。世人不識高賢志,只作溪邊老釣磯。”
文王聽得歌聲,嗟嘆曰:“奇哉!此中必有大賢。”宜生在馬上看那挑柴的好像猾民武吉。宜生曰:“主公,方才作歌者像似打死王相的武吉。”王曰:“大夫差矣!武吉已死萬丈深潭之中。前演先天,豈有武吉還在之理。”宜生看的實了,隨命辛免曰:“你是不是拿來。”辛免走馬向前。武吉見是文王駕至,迴避不及,把柴歇下,跪在塵埃。辛免看時,果然是武吉。辛免回見文王,啟曰:“果是武吉。”文王聞言,滿面通紅,見吉大聲喝曰:“匹夫!怎敢欺孤太甚!”隨對宜生曰:“大夫,這等狡猾逆民,須當加等勘問。殺傷人民,躲重投輕,罪與殺人等。今非謂武吉逃躲,則先天數竟有差錯,何以傳世。”武吉泣拜在地,奏曰:“吉乃守法奉公之民,不敢狂悖。只因誤傷人命,前去問一老叟。離此間三里,地名磻溪,此人乃東海許州人氏,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叫小人拜他為師,傳與小人:回家挖一坑,叫小人睡在裡面,用草蓋在身上,頭前點一盞燈,腳後點一盞燈,草上用米一把撒在上面,睡到天明,只管打柴,再不妨事。千歲爺,‘螻蟻尚且貪生,豈有人不惜命。’”只見宜生馬上欠身賀曰:“恭喜大王!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