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合縱連橫(二),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時秦惠文王採用傳統的逾年改元的禮制,在公元前324年改元,稱為更元元年。這年張儀又親自率兵出函谷關,再度攻取魏的陝,“出其人與魏”,作為進攻中原的基地,同時築上郡塞,鞏固上郡的防守。次年張儀又和齊、楚大臣在齧桑(今江蘇沛縣西南)相會,目的在於拉攏齊、楚,防止公孫衍和齊楚合縱。當時魏相惠施主張“以魏合齊楚以按兵”,在引導魏君多次朝見齊君並推尊齊君為王以後,又曾使魏太子嗣入質於齊,使魏公子高入質於楚。公孫衍為魏將之後又和齊將田朌聯合戰勝了趙。因此秦相張儀要拉攏齊、楚,破壞公孫衍的合縱策略。
在這樣的形勢下,公孫衍為了合縱,於公元前323年發起“五國相王”。參加“五國相王”的是魏、韓、趙、燕、中山,從這年起,趙、燕、中山三國也開始稱王了。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是想用這來和秦國對抗的,但結果沒有什麼成就。齊國藉口中山國小,不承認它有稱王資格,想聯合魏趙燕三國迫使中山廢除王號,也沒有成功。就在這年,楚國為了迫使魏國投入楚的懷抱,要廢立魏的太子嗣,送立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為太子,派柱國昭陽打敗魏軍於襄陵,取得了八個邑。
魏惠王因為受齊、楚的打擊,只好採用秦相張儀提出的魏與秦、韓聯合攻齊的策略。公元前322年,用張儀為魏相,張儀推行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的連橫策略,魏惠王不肯聽,秦出兵攻佔魏的曲沃(山西聞喜東)、平周(山西介休縣西),對各國威脅很大。因此,關東五國支援公孫衍的合縱策略,公元前319年,魏改用公孫衍為相,把張儀逐回秦國。自從公孫衍得到東方各國的支援而做魏相,合縱的形勢便形成了。
公元前318年,公孫衍發起合縱,聯合東方各國以抗秦,有五國伐秦之舉,有三晉及燕、楚五國,這一次合縱攻秦,參加的有魏、趙、韓、燕、楚五國,當時曾推楚懷王為縱長。但是實際出兵和秦交戰的,只魏、趙、韓三國,攻到函谷關,秦出兵反擊,魏受到損失較大,魏使惠施到楚,要和秦講和,五國於是紛紛退兵。次年秦派庶長樗裡疾乘勝追擊,一直進攻到韓邑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俘虜韓將、申差,打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當時秦軍已深入到韓、魏的交界,結果韓慘敗。公元前317年,秦擊敗三國,隨後,迫使韓國屈服,干涉魏的內政,令公子政為太子。這一役“五國伐秦”雖然失敗了,但是聲勢是曾烜赫一時的。公孫衍和張儀同時,一縱一橫,其聲勢都足以傾動天下,所以當時人景春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打敗了五國伐秦後,秦暫時注意擴充後方,公元前316年,滅巴、蜀,獲取了天府之國,對日後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齊國在東方,也乘燕國內亂,於公元前314年,齊宣王出兵干涉,僅50天就攻下了燕國國都。但由於過於**,遭到燕國人民反對,只得從燕退出。又和楚結盟,互相支援,加強了齊和秦爭雄的力量。
齊楚聯盟對秦是一種威脅,秦派張儀入楚遊說,離間齊楚。張儀到楚國收買了貴族靳尚等,然後向楚懷王許意獻出商斺之地六百里,使楚與齊斷交。楚懷王不聽屈原等人的勸告,與齊斷交,當楚人向秦討取土地時,秦國不給,楚懷王大怒,在公元前312年發兵攻秦,秦在丹陽(河南丹水北岸)大敗楚軍消滅八萬,俘主將屈匄以下七十餘人。進而佔領了漢中,加強了關中和巴蜀的聯絡,免除了楚國對秦本土的威脅,使秦國國力更加強盛。楚懷王反擊,又大敗於藍田,張儀的連橫對秦的強大和以後完成統一全國的使命,有積極作用。
齊國也乘機與秦結盟,聯合魏、韓進攻楚國,在垂沙大敗楚軍,宛、葉土地被魏、韓佔領,使楚大受挫傷。公元前299年,楚懷王被秦國邀請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