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4章 經濟封鎖,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際上,此時的皇太極要比大明朝更急於求和,除了他的身體快要支撐不住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關外此時已經陷入了深重的經濟危機當中。
軍事是政治的繼續,政治又是經濟的延伸。這個道理在明清交替之際被踐行得淋漓盡致,從萬曆四十六年開始,再到崇禎十六年以來的這幾十年時間裡,雙方几十年的殘酷軍事對抗的背後,打得無不是金錢。
體量相對較大的大明因為遼餉的緣故,都幾乎被拖得財政全面崩潰,而滿洲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說到底他們的主體人口只有百萬餘人,半漁獵半農耕,可是其兵馬卻長期維持在十幾萬人左右的水平,因此軍費開支壓力極重。
針對滿洲的脆弱經濟基礎,大明從一開始就果斷地執行了經濟封鎖的政策一—很多人認為因為有晉商的存在,所以經濟封鎖沒有必要,可實際上一旦真正徹底放開,只會讓後金的發展更加迅速。因此經濟封鎖的失敗,並不在於它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於執行不徹底和執行不到位的問題上。
因此,在軍事上無法取得速勝的情況下,這幾十年以來大明曆屆主持遼東事物的封疆大臣都主張在經濟上打垮後金,再用軍事來徹底解決問題,只是因為形式的變化,導致一些策略起到了作用,而另一些策略則被成功化解。
其中第一階段便是李成梁時期,當時的女真尚未統一,努爾哈赤的建州部還在明軍的掌控之中,遼東總兵李成梁對諸女真進行分化瓦解,透過對部落首領挑拔離間和一部分精銳騎兵的突襲,不斷削弱各部的實力,但問題是在這個過程中李成梁為了養寇自重,反而導致努爾哈赤的尾大不掉,而等到李成梁意識到問題所在時,他已經年邁不堪,無法解決問題,徹底敗壞了遼東形式。
而等到第二個階段時,遼東經略熊廷弼制定了從經濟上主動壓迫、層層合圍的方式,來掐斷建州女真的經濟命脈,他一方面嚴格封鎖對建州女真的貿易,另一方面則是圍繞努爾哈赤的領地建立了許多軍事堡壘,並且還派遣遊騎不斷深入建州女真境內進行襲擾,燒燬他們的田地和房屋,嚴格來說效果十分顯著。
因此,這個階段的後金是處於最困難也是最危險的時期,努爾哈赤幾乎處於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他想南進劫掠大明,可是被明軍封鎖得嚴嚴實實,只能向北進攻葉赫部落,然而這種進攻方式損失大收穫小,長期得不到補充。
在這種情況下,熊廷弼又提出了三方佈置策,同樣是以經濟封鎖為主,軍事打擊為輔,重點則是將蒙古和朝拉入夾擊後金的同盟,以廣寧城為核心重點設定防線,憑藉堅城部署馬步大軍,來抵消後金軍野戰的強大。此外便是在登萊等沿海之地設定水師,從海面上進行牽制,一旦後金後方空虛,就趁虛而入,迫使後金回師內顧,削減廣寧城正面之敵,以此明軍再相機推進,收復遼瀋。最後就是在山海關屯集重兵,並且增設經略一職,來節制三方統一行動,等到時機成熟後,就可以三方並舉,實現戰略反攻。
嚴格來說,這一方案具備很高的可行性,倘若當時朝廷堅持三年以上,以後金的經濟根基而言,勢必會全面崩盤,但問題是由於朝廷當時盛行速勝論,王化貞選擇魯莽出擊,使得大明徹底失去了在遼東的立足點廣寧,也讓後金真正成了氣候。
再往後的第三個階段,便是全面貫徹嚴格的經濟封鎖,不再追求速勝,從王在晉到孫承宗,再到高第等人,均執行了這一策略,他們嚴格限制內地的糧食、茶和綢緞等流入關外,意圖不使一粒米落到後金手中,這種情況也使得後金被逼到極大的困境之中,雖然不像廣寧之戰前那麼危險,可是也十分窮困潦倒。
真正讓後金擺脫這一困境的,便是皇太極的上位,他先後征服了朝和蒙古,並且積極利用漢人大臣發展經濟,暗中同晉商進行交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