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6章 石景山會議,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輪充制,讓各家輪流來當;第二步則是拆分了糧長職權,分為“催辦糧長”、“兌收糧長”和“長運糧長”
由一人大權獨攬變成多人擔任,互相制約互相監督,油水自然也大大減少,最後就是取消了糧長定期入京述職面聖的特權,也使得糧長見皇帝被授官的機會也徹底取消了。
與此同時,明朝中期時社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土地的不斷兼併,再加上藩王圈地太多,使得明朝貧富兩極分化,權貴們有很多特權可以減免賦稅,甚至可以不必納稅,而鄉間的地主們透過各種手段將土地投寄到大戶名下,大肆偷稅漏稅,使得沉重的賦稅壓力完全壓在了普通小民的身上。
問題是,朝廷的開支也不斷上升,糧長們所需要承擔的任務指標也就不斷加重,即便他們再怎麼想辦法從普通百姓身上搜刮,都已經無法完成規定的人物,只能用自己的家產來應付差事,因此糧長則成為了人們避之而不及的差事。
天啟四年時,武英殿大學士朱國楨曾在他的《湧幢小品》上說:“家有千金之產,當一年即為乞丐矣,家有壯丁十餘,當一年即為乞丐矣。民避糧長之役,甚於謫戍。
意思就是說做一年的糧長,就會徹底傾家蕩產。吳中的百姓聽說要當糧長,畏役如畏死,寧願被打死也不願意當糧長。
從實質上而言,糧長制度已經徹底有違初衷,不僅沒有如朱元璋所想,反而成為了荼毒百姓的工具。
在林敬看來,要改變大明朝目前的賦稅狀況,光是追著那些大戶追繳賦稅還不夠,必須要從根源下手,徹底扭轉糧長這一職位的職能。
當然,為了保證這些退役士兵回鄉後能夠做好糧長,林敬還決心對他們進行統一的短期培訓,教他們學會算賬和識得一些基礎文字,並且決心交給他們一項差事,那就是在山東進行全方位的清田和分田,實現對全山東的摸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