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8章 重擬財政,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清朝後期時,由於太平軍興,整個江南被太平天國攪的遍地烽火,導致江南賦稅沒有收上來,而清廷江北大營為籌措鎮壓太平軍的軍餉,在揚州里下河設局勸捐,其畝捐按地畝肥瘠和業田多寡,照地丁銀數分別抽捐,便逐步形成了厘金制度。

而正是這種厘金制度,使得清廷擁有足夠的糧餉繼續打下去,而且該法後來逐漸擴充套件到了全國各地,所取得的的收穫也非常不錯,光是同治三年這一年,徵收到了厘金稅就高達一千三百六十萬兩,最高時居然達到一千九百八十三萬,而厘金制度也一直持續到了清末,在宣統三年時)厘金稅已經達到了四千三百萬兩!

當然,厘金制度本身也是一種惡稅,它雖然不是直接向百姓收取,可是遍佈全國的厘金局使得商貿活動變得十分困難,而且也助推了當時的貨物價格,間接地也推高了百姓的生活成本。

可是有一樁好處,那就是這種稅收直接面向於商人,而非面向於百姓,所造成的動盪要遠遠小於那種直接的稅種,百姓們也只會怨恨商人,卻不會怨恨朝廷。

“我大明可以按照百里設定一個厘金局,五十里設定一個巡哨,如果能夠在全國鋪開,只怕一年下來怎麼也有個四五百萬兩銀子,到時候也能讓國庫充實許多。”

聽到林敬這麼說,崇禎很快就來了興趣,道:“你所說的可是真的?真有四五百萬兩這麼多嗎?”

“兒臣以為,我大明並不窮困,特別是那些商人們更是富可傾國,如今朝他們徵收這幾百萬兩銀子實在很容易,試問光我大明八大鈔關,每年進出的貨物價值多少?光是百分之一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再說有些貨物可以收到更高的厘金。”

的確,林敬已經打算給那些奢侈物標上定格百分之二十的厘金,這樣才能好好地從勳貴商旅們的手上撈一把。

只是周延儒依然有些擔心,他低聲道:“啟稟陛下,臣依然擔心當年因為礦稅之事引發的民亂,若是那些商人們反對又該如何是好?況且我大明祖制,凡商稅,三十取一,過者以違令論,如今又要徵收厘金,只怕商旅不服。”

還沒等崇禎開口,林敬卻是冷笑了一聲,道:“區區一些商人而已,若是他們不服,難不成還敢造反不成?可是若是百姓們活不下去,他們一旦造反那就是下一個李自成,下一個張獻忠!”

“試問,誰更能難以對付呢?”

當林敬這一句充滿了意味深長的話說出來後,卻是讓崇禎終於下定了決心,他說道:“若真能依照皇兒所言,廢除遼餉未嘗不可,只要總收入未變,我大明也是應該給百姓們減減負擔了。”

禮部右侍郎蔣德璟站了出來,他原本是這一批即將入閣的人選之一,因此也站在了東暖閣中,他低聲道:“啟稟聖上,臣以為徵收厘金稅只怕會加重商旅成本,他們為了牟利恐怕會提高商品價格,到時候只怕還是百姓們受苦。”

的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廷給他們加厘金,他們恐怕會再提價一倍給賣出去,到時候還是百姓們的生活受到了影響。

林敬輕聲道:“兒臣以為,凡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比如糧食、鹽等物可徵收百分之一的厘金,縱使商人有所加價,也不會高出太多。至於那些無關民生的物資,縱有加價也不會有大惡劣的影響。”

蔣德璟微微一笑,他本身是一個十分善於理財治兵的大臣,考慮問題也十分全面,曾經在崇禎十一年時,與崇禎皇帝針對關寧軍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爭辯,最終力勸崇禎改變了主意,而此時他詢問林敬,並非是對林敬的不滿,而是希望能完善厘金制度。

對於蔣德璟而言,他是非常贊同廢除遼餉的,只是過去一直沒有什麼合適的機會,眼下他終於等到了這樣的機會,才不希望厘金制度到頭來只是變成一個單純掠奪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

黎明之卿

國士無雙

驍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