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8章 換一種思路,穿越到明朝當舉人,黎明之卿,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起燧發槍和線膛槍這兩個概念,實際上在這個時代並不算新鮮玩意。
即便是在眼下的大明,也是有燧發槍的,至於線膛槍的概念,對於湯若望而言也並不是新鮮玩意。
“畢懋康的《軍器圖說》上面,就有關於自生火銃的記錄,它指的應該就是殿下所說的燧發槍.....”
薄珏作為目前大明為數不多的兵器專家,對於《軍器圖說》自然不會陌生,他繼續道:“若是殿下想要生產燧發線膛槍,為何不派人去請畢懋康?”
的確,提到明末火器發展歷史,自然少不得畢懋康,而他的那一本《軍器圖說》,也是一本匯聚了當下各種先進軍器的書籍。
在這本《軍器圖說》裡面,畢懋康介紹了一種自生火銃,將火銃用火繩點火的裝置改進入裝藥室中,使火藥燃燒,產生氣體推力,將彈丸射出,可以有效克服了火繩點火怕風雨的弱點。
林敬輕輕搖頭,道:“我自然派人去請了,不過畢懋康身為南京戶部右侍郎,如今年紀也大了,我倒沒有這麼信心讓他不遠千里奔波到京城來........而且這件事,需要得到陛下的認可才行。”
相比起湯若望、宋應星和薄珏這三個人的身份,畢懋康的身份無疑要敏感得多,而且他深受崇禎的信重,林敬並沒有這個信心能夠讓畢懋康千里迢迢趕來,而是打算先憑藉薄珏和湯若望的才華,再加上自己對米尼槍的瞭解,來製造新式火器。
薄珏輕輕點頭,不過臉上也帶著些許擔憂,道:“殿下,雖然畢大人已經發明出來了自生火銃,可是這種火銃的射程比較近,再加上結構精巧,成本太高,只怕設計出來也很難裝備到全軍。”
的確,相對於火繩槍的簡單構造,燧發槍的槍機就顯得太複雜,而且由於自生火銃沒有彈簧的緣故,需要連續不停地扣動扳機,日常使用起來並沒有那麼方便。
實際上,即便歐洲燧發槍發明了足足有一百年,可是在十七世紀中葉之前,各國軍隊用的火器主要還是火繩槍,直到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大規模列裝燧發槍,至於東方則是在大明滅亡後,清廷將火繩槍一直沿用到了十九世紀。
當然,這裡面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技術不成熟的問題,因為燧發槍相對於火繩槍的優勢非常大,不只是射速提高和填裝方便,也不只是能在下雨天使用,實際上燧發槍真正的強大在於射手使用時不需要攜帶明火。
不需要攜帶明火表面上沒什麼,可實際上它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就意味著火槍手們的陣列可以排得更加緊密,而不需要擔心明火引燃隊友身上的火藥,這就為線列戰術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其次透過這種戰術也可以使得火槍兵們擺出空心方陣,具備一定的近戰能力。
在後來的清準和清緬戰爭時期,清軍實際上也遇到過不少使用燧發槍的對手,可是他們通常都不會線列戰術,依然採用了火繩槍時代的戰術,並沒有真正發揮出燧發槍的威力,反而是清軍由於冶鐵技術相對好,槍管造的不錯,使得火繩槍的精度更高,因此當清軍擺出所謂的九進十連環大方陣,那些使用燧發槍的對手們反而達不到清軍的火力密度。
林敬雖然明白這裡面的彎彎繞,但是他很難去用戰術的角度同這些人分析,只能說道:“眼下燧發槍之所以還不夠好,完全是因為技術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戰術上面也沒有得到更新,將來它的威力肯定會得到展示。”
湯若望反而比較贊同林敬的想法,道:“的確如此,現在西方各國已經開始在大規模列裝燧發步槍,這並不是一件沒有來由的事情。”
“燧發裝置的設計可以參考自發火銃,不過我建議在裡面增加一個彈簧,來加大燧石的擊打力度。”
林敬別的也不太懂,便繼續說道:“如果有可能,最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