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王二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二十四章 “不要命”的試探(二),重生曼哈頓1978,老街王二哥,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小的人情恩惠,也會想盡辦法償還上。。”
“義務和義理的最大差別在於,義務是天然形成的,無法還清的;義理上的虧欠,則是必須要還的,同時也是能夠想盡辦法還清的。。”
“換句話說~義理,在本質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都會默契遵守的契約關係,也是島國社會特殊文化環境下的社交潛規則。”
“島國社會文化中的普遍共識,是一個正派的人必然會嚴肅對待義理,也最討厭別人說自己是個不懂義理,不懂的知恩必報,是個忘恩負義之人等等。”
“如果這種人認為,自己虧欠了別人的義理無法償還,就會感覺是一種折磨和恥辱,甚至可以不惜一切想盡辦法償還義理~”
“因此,露絲·本尼迪克特提出了島國社會文化中除了報恩文化之外的另一個核心價值觀,恥感文化。”
“比如,島國古代有兩個涇渭分明的階級,平民與武士。”
“如果是平民被武士打了,平民選擇忍氣吞聲不去報復,是可以被理解的。。”
“因為武士的社會等級比他高,沒有人會認為平民失去了面子或應有的社會地位。”
“但是如果換成武士被平民打了或辱罵了,而武士沒有去報復。。”
“那他的這種行為,絕不會被社會認可和接受~”
“對於這種沒有面子,侮辱了島國武士道文化精神的行為,武士必須以死謝罪,並且在死後還會被人作為談資調侃、傳播。。”
“反之呢!”
“如果武士一怒之下砍殺了侮辱自己的平民,在法律上因武士的社會等級較高,所以他是無罪的~”
“由此可見,島國人的榮譽感和恥辱感,源自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輸給比自己等級高的人不可恥,敗給等級比自己低的人就會令他們無法容忍!”
大衛向幾人攤開手,笑道:“如果大家能想通這一點,就不難理解島國在宣佈戰敗後,對麥克阿瑟將軍表現出的順從、謙卑態度了。”
“在二戰中,他們把自己定位成誓死扞衛自己榮譽的武士,而米國則是那個平民。。”
“他們本想打敗平民,來獲得屬於自己的榮譽和戰利品。”
“可讓他們沒想到,自己居然被平民反殺了,這肯定是一種恥辱!”
“但後來我們的軍隊,用一次次的勝利讓他們逐漸明白,原來他們自己才是一個弱勢的平民,米國人才是擁有更高等級的武士。。”
“所以自己先挑戰了對方,侮辱了對方,反過來被對方打的半死不活、滿地找牙,也生不出報復心理或心懷不甘,更算不上是一種恥辱了。。”
“但是~現在許多人都認為,島國人骨子裡就是畏強凌弱的性格。。”
“可我覺得,這個畏強凌弱中的畏強,並不是簡單的懼怕強者,而是他們在島國社會文化屬性影響下的認知中,認為像米國這樣用強大實力戰勝自己的強者,就應該在自己之上,享受強者應有的待遇和尊重。”
“即便是,他們當中的某些人覺得自己並不懼怕米國人,他們也會在其文化屬性的影響下,聽從指揮、遵從管理,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強,等待良機!”
大衛講到這裡,拿起果汁杯子幹掉大半之後,看向皺眉陷入沉思的老摩根和嘴角掛著古怪微笑的茱莉,認真說道。
“雖然,我不知道你們在會議上討論的最大矛盾點,是什麼~”
“但我覺得,如果能從文化屬性的角度以及對島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角度,作為一個切入點,可能會給你們帶來一些全新的邏輯思考體驗!”
“比如,二戰已經結束三十多年了,到底還有多少島國人仍在堅守著他們心中的義務和義理?”
“還有多少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