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本書政制之引題,山河英雄志,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周數百年,天子式微,禮崩樂壞。
秦亡之後,廢封建、置郡縣,貴族政治與封建制度開始了退出歷史舞臺的程序。
血統與政統合而為一的局面已經結束,一個平民也可以憑藉時勢將具有神聖來歷的第一家族取而代之。
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卻是始於漢朝的董仲舒。
董仲舒最終成為幾乎所有春秋時期思想資源的集大成者,將法家、道家、陰陽家等的精華熔為一爐。然後罷黜百家,慢慢將儒家之道,根植到包括皇帝在內的每一箇中國人大腦裡。
儒家之道為“ 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打下了最為顯要的地基。
漢觀秦朝滅亡,為了使皇權官僚政體擺脫秦朝的覆滅悲劇,而居然坐大,成為夢寐以求的“千年王國”,對“皇權[***]主義”進行了一系改革,這一過程中出現“君主立憲”的味道,而兩千餘年來,中國的封建社會就沒有走出“君主立憲”的影子。
倘若僅僅在於[***]加上以德治國,是不夠的。
在我們常常一言以蔽之的”[***]主義”的批語下面,觀察歷史的人自當看見,絕對的[***]在歷史上,正如絕對的明煮,都是不曾有過的。
年少時我曾天真的以為,皇帝想殺誰就殺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看到美女就娶(這點好像不難實現,也是我最羨慕的)。後來看歷史,遠遠不是那麼回事。不然萬曆皇帝就不會在朝臣面前罷工二十年了(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說中國的傳統是[***]主義,不過相對於歐洲而言。
董仲舒在皇權[***]主義這樣一個基本原則兩千年不變的前提下,精盡人亡,完成了儒家對於皇權官僚體制的君主立憲。
君主立憲制的總綱:“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義也
君權神授論,使這一皇權官僚體制中的統治權變得至高無上,皇帝成為九五之尊,上天的兒子,和大祭司,從此君為臣綱,這些都是“屈民而伸君”的內容,然而第二個問題“屈君而伸天”則道出“君主立憲制”的精義。
君主立憲初期往往是利用憲法制約君主,中國封建憲法存在於天,於道。
儒家對“自然法”的“天”,進行了神秘主義的詮釋。在下述幾個方面構成了對於君權的事實上的限制:
第一、 天人感應論。
第二、 三統迴圈論
第三、 災異論
第四、 三綱五常論
第五、 兩權分離論
君權神授論一方面樹立了君王的絕對權威,一方面又在君王的腦門之上高懸了一個大象無形、大音無聲的“天”。
由於可以看到中國並非沒有所謂的“君主立憲制”
在《新宋》及《明》中設想的政制度也沒有現實的基礎,雖然我與許多人一樣愛看這兩本書。黃仁宇說過,中國“不能在數目字上管理。
廢封建、置郡縣,貴族政治與封建制度開始了退出歷史舞臺的程序。
宗法家族的勢力範圍卻一直沒有縮小。
秦漢中央集權之後,官僚集團失去了封建制下的經濟實力和地方自治(這是拙作《山河英雄志》當前的努力方向,卻頗為眾多讀者詬病),但在民間社會,卻憑藉宗法家族的實力形成了與政治國家的對恃。
在現代社會屬於公共權力範圍的事務,有相當大一部分留在了家族內部,沒有讓渡給皇帝。
政治國家雖然不斷在政權下移,但始終沒有能夠到達縣城以下,中央集權、君主集權橫行天下的時候,事實上的地方自治程度一直相當的高。
中國封建社會事實一直存在著三種主要形式的權力模式:政權(皇權)、族權(地方自治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