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採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少年劍意,先聲奪人,公子世無雙,張採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場陰雲密佈的小雨,淋溼了大周景禎二十四年五月十九的清晨。
大寒往日裡習慣撐在頭頂上的那把油紙傘,總算等來了物盡其用的機會,只是溼透的青石板路在晦暗天光中看著有些壓抑,馬車這次破天荒從鎮國公府正門緩緩駛出,輕快拐上貫通京都城南北的大路,不急不慢朝宮城靜靜駛去。
車廂裡閉目養神的陳無雙腰間纏了條嵌著十二顆羊脂白玉的名貴玉帶,每一顆橢圓形美玉都有鴿子蛋大小,望之生輝、觸之生溫,表面蒙著一層淡淡霧氣,且有盈盈暗香撲鼻,這是裴錦繡得了陳叔愚首肯之後,特意帶著墨莉和小滿兩人從司天監琳琅滿目的庫房裡挑選出來,說是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講究,那柄兩百年前斬殺過仙人的焦骨牡丹,就掛在一側,漆黑蛟皮做成的劍鞘一看就知絕非凡品。
思來想去,陳無雙身上穿的還是那套黑色團龍蟒袍,說起來這是在楚州岳陽城住著養傷的時候,康樂侯府裡的妙手裁縫連夜數百道工序趕製出來的,用料、手藝、繡工都是上上之選,針腳密密繡在輕薄長衫上的九條四爪團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絲毫不顯拙笨匠氣,襯得本就相貌不俗的少年顧盼生威。
大周慣例每月一次大朝會,一千多年以來日期多有變動,但規矩一直保留下來,到了景禎朝就定在每月十九卯時,前來等著上保和殿議事的大小官員若無喜喪大事或者身軀抱恙,不管是天降大雨還是大雪封路,一律得在寅時提前到達宮外候著,寅時二刻天子親軍開宮門,百官噤聲依次進入宮城,便是首輔楊公也得立於保和殿臺階底下等時辰。
天子大小事都是國事,宮城在景禎皇帝的乾綱獨斷下興許還能稱得上密不透風,但整個京都就是一座四處漏風的城池,陛下降旨召撕毀聖旨、譖穿蟒袍的司天監嫡傳弟子上保和殿的事情,早就在幾日之前傳的滿城風雨,訊息到底是從宮裡還是烏衣巷傳出來的,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離寅時還有一刻鐘,宮門外就聚起數十位官袍顏色各異的文武官員,三五成群湊成幾堆竊竊私語,不時有人翹首順著大路往南張望,一聽到有馬車由遠及近而來的響動,就紛紛止住話頭凝神去看,也實在難為了有些老眼昏花在暗淡天色中看不清遠處事物的貴人。
首輔大人在僻靜處走下馬車,從府上效力多年的車伕手中接過一柄竹骨紙傘,掀起傘沿朝南面看了一眼,才默然緩步朝宮門走去,見著門前涇渭分明聚成七八堆的人群,心下不由沉沉一嘆,從先帝剛登基那會到現在,大周朝堂清靜了多少年,終於還是再度出現黨爭端倪,保和殿上的事情,似乎每隔數十年就是一個重蹈覆轍的輪迴。
當年對楊之清恩重如山的程公,以一己之力撥亂反正,可如今吶,誰還有試手補天裂的能耐和氣魄?首輔大人一路走來,對每一位恭敬拱手行禮的同僚點頭微笑,心裡卻喃喃道,好像自從恩師程公撒手人寰,大周這座王朝就再沒有人能延緩日薄西山,辛苦一生,終究比不上恩師。
楊之清在保和殿上的賜座雖然落後於鎮國公,但保和殿大學士畢竟是歷代百官之首,首輔大人久居一言可斷萬事的上位,身上自然有一種令人敬畏的氣度,即便這位近來像是修了佛家閉口禪的老人只是安靜站著不說話,那看上去有些蕭索孤單的撐傘身影,也讓宮門前原本的低語聲為之一靜。
雨勢漸大,四下只聽雨點打傘面,既密且輕,像極了流香江上女子心事。
楊之清側了側身,目光穿過越聚越多的官袍縫隙,在數十張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中,找到同樣顯得有些孤單卻神情淡漠的禮部右侍郎,招手道:“季淳,來,來老夫這邊說幾句話。”
陳季淳先是一愣,隨後下意識壓低傘沿,恰好擋住臉上的一抹感動神色,恭敬答應一聲,隨後那身與首輔楊公同樣絳紫色的官袍,就慢慢在宮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