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管怎麼說,在這之後,原本在長安炙手可熱的吳王頓時人見人躲,王府門可羅雀。而剛勸服丈夫把大兒子非是送去西南邊陲松府歷練的蕭菡也受到牽連,一同軟禁。
不過時人都說,這一定是因為蕭菡是吳王最疼愛的女兒的緣故。不把蕭菡關起來,吳王就不會老實待著,吳王的兩個兒子也不會老實地留在涼府戴罪立功。
“可憐元家大娘和三郎了!”眾人私底下紛紛嘆息。“這麼小,就沒有孃親照顧……”
元家大娘非晚那時九歲。不算大,但已經懂事了。弟弟非永則不同。他是真的還小,元光耀又只有蕭菡一個妻子,他只能被送到祖母膝下撫養。
這時候就必須得提,李老夫人早前就反對嫡長孫從軍,認為那根本是去送死。
元家祖籍山東,祖上出過不少達官鴻儒,能算當地計程車族。只是幾代以來,人才凋零,有些沒落的勢頭。實際上,從元光耀往前數三代,做過最大的官也不過從六品。
從元光耀的名字就知道,老夫人本就指望著兒子光宗耀祖。而大兒子成功後,更堅定了她的信念:努力讀書、考取功名,才是元家兒郎的正確前途!
只可惜,在長孫參軍這件事上,老夫人的強烈反對竟然沒拗過兒子和兒媳婦,簡直氣得她牙根疼,在床上躺了好幾天。她本就介意媳婦蕭菡的身份比她高,這回更是認定,蕭菡把她兒子帶壞了——如果是原本的大兒子,肯定聽她的話,而不是聽媳婦這個外人的!
如果情況好的話,這事就到此為止。可是,沒過兩年平靜日子,因為朋黨傾軋,一紙調令把元光耀從都城長安貶到了嶺南峰州——
這下子,事情可就炸了鍋。
除了嫁出去的女兒和大兒子光耀,元家老夫人還有兩個兒子,二兒子元光宗,三兒子元光進。雖說都是光系列,但元光宗和元光進都沒有元光耀的本事,在長安也就謀個清閒的散官,隨便吃點俸祿而已。
三兄弟的父親在能看到大兒子中舉前就已經過世,也沒什麼關係近的親戚,能做主的長輩就李老夫人一個。而老夫人覺得吧,長兄如父,兄弟連襟。既然大兒子賺得多,就合該貼點給二兒子三兒子用。
結果,元光耀這棵搖錢樹一被貶,原本的大宅院沒了,九百畝職田沒了,接近五十個的防閣庶僕沒了,俸祿直降到不足原先的四分之一……
對享受慣了的人來說,能忍?
很顯然,不能!
既然元光耀受到排擠,元光宗和元光進同樣在長安呆不下去。另外,退一萬步說,就算沒被牽連,以他們掙的錢,根本夠不上他們的高消費。所以,他們只能抱著對大哥的怨恨及大哥可能被起復的僥倖心理,一起南遷峰州。
只不過,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三年過去了……元光耀在峰州置辦的宅子裡新栽的桃樹都開了兩茬,長安依舊毫無動靜。
想到可能要在嶺南這種鬼地方終老,老夫人就恨。這時候,她不僅恨兒媳婦,連帶著把大兒子也恨上了。
試想,在這種情況下,她還能喜歡模樣和兒媳婦有五分像的孫女?
見鬼去吧!
元非晚睜開眼睛,無聲地嘆了口氣。她陸陸續續地打聽訊息,又翻看了書房中的記錄,再結合自己的推斷,差不多把事情理順了。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她現在的情況也差不多了……
不,還更糟!如果說老夫人和二三房都是些趨炎附勢、見利忘義的小人,那外祖吳王才是真正的不定時炸彈。小人嘛,說穿了就是利益相關;謀反的話,一定罪可是腦袋難保!
元非晚下意識地摸了摸後頸。入手還是布帶的觸感,又提醒了她臉的問題。
雖然同意大兒子參軍,但元光耀和蕭菡對女兒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