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節,臨鳳闕,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朕明白你的意思。若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
……啥?!
眾臣現在徹頭徹尾地驚呆了。
這麼含蓄的表達方式,誰聽得懂啊?所以說,在他們都想錯的情況下,皇帝是如何明白顧東隅的正確意思的?果然是因為不管是顧東隅還是皇帝,他們都不夠了解麼?
一直在邊上聽著的魏群玉也終於捨得開口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顧卿的主意確實妙。”他停頓了一下,“就不知道,對此顧卿是不是已經有了什麼想法呢?”
一聽這話,所有人都在心裡狂點頭。他們沒想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因為他們潛意識覺得這件事根本不可能實現;如今顧東隅提了出來,那他就是有辦法了?
“魏太傅說得對。”蕭欥表示同意,“若顧愛卿有什麼好的意見,盡酢貊來吧。”
“好與不好,還要陛下及眾位做見證。”顧東隅倒也沒把話說太滿。“以臣的拙見,該讓吐蕃的二位王子和國師再當庭呈辯一次。”
一群大臣都不懂顧東隅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難道顧東隅的意思是,只要讓這三人多上幾次朝,吐蕃就會主動俯首稱臣了嗎?
可不管怎麼說,就算沒有顧東隅的建議,葛爾東贊、佈德貢贊以及阿詩那社爾都是必須要提的人。所以隔了不多久,人就到齊了。
在從吐蕃出發時,佈德貢贊從未想過這種發展——
原本好好的計劃被衝得七零八落,他還在大盛做了階下囚,有生以來頭一回;如今雖然待遇好了一些,但也是軟禁,根本不能出門。若想全須全尾地回到吐蕃去,怕是得刮兩塊肉下來——
什麼?問為什麼要掉肉?
那還不是因為蕭欥?就以這男人對陣吐蕃時眼也不眨的鐵血作風,他絕對有理由相信,這個新皇帝會比舊皇帝難打交道,而且是難得多!
至於葛爾東贊,他也這麼想。相比於佈德貢贊,他甚至更有經驗——
被從白蘭羌生擒的人可是他!被千里迢迢裝在囚車裡運到長安的人也是他!被軟禁在長安好幾年做人質的人,還是他!
一朝風雲動,旦夕朱顏改,他根本措手不及!新帝的作風很明顯比太上皇強硬,那他這種本來作用就是大盛要挾吐蕃砝碼的人……別說回吐蕃,保全性命都是好的!畢竟,如果新帝做出御駕親征、打掉吐蕃這事,看著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一來,當蕭欥問他們對行刺皇后這件事有什麼話可說時,兩人只得承認自己有部分責任,沒對手下人進行嚴格的排查。
“那你們這是認罪了?”蕭欥輕聲問,手指小幅度敲了一下御座的純金雕龍扶手。
兩兄弟對視一眼,膽戰心驚地點了頭。要不是無法全部否認、且推卸責任更可能激怒蕭欥,他們才沒有這麼老實!
蕭欥似乎沒察覺這種小九九。“既然如此,你們自己說,此事要如何收尾?”
“這……”佈德貢贊頓時張口結舌。他本以為蕭欥一定會提出一個不平等條約、他都已經準備著討價還價了,結果對方卻問他這個?
這就比剛才元光耀的情況複雜了。因為不管是葛爾東贊還是佈德貢贊,都沒法說出“任由皇帝處置”這樣的話。若他們如此說了、蕭欥也果真照他的想法做了,那還有他們活路嗎?
真到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的卻是看著弱柳扶風的阿詩那社爾。“皇帝願意讓臣等提出解決方式,此種慷慨和誠意實在令人敬佩。臣等失察,也一定會給一個令陛下以及諸位都滿意的答覆。”他頓了頓,“不過在那之前,臣等需要商議一番,以匹配陛下開誠佈公的態度。”
還要商議?
眾臣聽到這話的第一反應就是反對。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誰知道這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