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飯罰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節,我家少年郎,賞飯罰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塞的。”
餘飛嘿嘿笑了兩聲拍馬跟上去,搖晃著他那顆大頭,“你少打我馬的主意,大司馬賞的,貴著呢。”
項桓沒搭理他,走出不遠,前面的松樹下正有一人挽弓仰首,似乎是在搜尋頭頂的飛鳥。
“子衡。”
他喚了一句,那青年便收了弓,調馬側身,朝他和煦一笑。
“小桓。”
宇文鈞和餘飛一樣都是他在軍中結識的同袍,和餘大頭不同,宇文鈞年長他近十歲,是季將軍的外甥,素來老成持重,弱冠之年已官拜中郎將,如今大捷歸來又直接官升四品,是朝內朝外皆看好的武官苗子。
“你怎麼樣,有什麼收穫?”
宇文鈞笑著搖頭,“不及你,只是幾隻雪雁罷了。”
餘飛緊隨而上,聞言豔羨道:“雪雁好啊,雪雁肉緊實著呢,烤起來賊香!”
他自打臉堪稱神速,大概是因為頭大的緣故,抽兩下不疼不癢。
項桓的箭矢消耗得很快,不多時箭囊已經空了,三個人轉悠了一圈,開始慢慢折返回去。
演武場上,打獵的皇親國戚和士族武士們紛紛滿載而歸,正中的臺子有人在比武,兵刃的交擊聲尖銳刺耳。
項桓在營帳門邊下馬,有侍從近前收拾獵物,他和餘飛、宇文鈞三人從外圍走,不時瞧著場上激烈的戰事。
那位居高而坐是鹹安皇帝,他的年紀約莫三十出頭,眉眼陰冷,好似永遠看不出情緒。
“子衡,飛兒,小桓——”
臺子左邊的案几前,一名黑袍將軍抬手招呼他們。
項桓等人急忙跑過去,季長川便命人看座。
宇文鈞:“舅舅。”
項桓和餘飛恭敬道:“大司馬。”
三個人年紀相仿,皆是季長川手底的親兵,也算半個徒弟,平日在私下推杯換盞是常有的事。
“來得正好,來來來——”季長川挪了些許位置,騰出視線,“劉指揮使家的公子與越騎將軍對陣,你們也都學學。”
場上一刀一劍兩廂較量,很顯然持刀的年輕人更站上風,他身形靈活,攻勢凌厲,刀鋒劈在地上時還有分明的裂痕,想來力道不弱。
餘飛本就是用刀的,全程看得津津有味,專心致志,而旁邊的宇文鈞,目光卻不自覺落在了演武場對面的人身上。
那是名武將,虯髯微白,輕甲披身,雙眼凌厲如電,摁膝大馬金刀地踞坐著。儘管他尚在與鹹安帝談笑風聲,可週身的氣魄也仍舊讓人退避三舍。
長風捲起玄色大氅滾滾鼓動,像一頭雄獅,不怒自威。
“舅舅,他……”
季長川還未開口,眼前忽多了一個大頭,餘飛湊了過來,“他?那人誰啊?”
他抬手把這顆腦袋撥到一邊,解釋說:“是武安侯,袁傅。”
項桓聞言似有所動地抬眸,“原來他就是袁傅?”
在大魏,袁傅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這得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那會兒還是當今陛下的父皇——宣宗皇帝當政。
據說宣宗老年時昏聵無能,又沉迷美色,導致封地的藩王接連謀反,叛軍一路從淮南道殺至長安,兵臨城下。
倉皇中他只能帶著百官逃往蜀地,以益州為陪都。這便是後來史書上有名的“鳳口裡兵變”。
此後的長安淪陷了七年,而最終平定叛亂的,是那時年僅十九歲的袁傅。
“據說袁傅攻入長安城前,其母與其兄俱在城內,叛軍首領在城牆上拎著他母兄遙遙吶喊,若要救其性命,立即退兵十里。
“他話剛說完,兩支長箭就破風而來,一支射死了袁母,一支射死了他親哥哥,緊接著的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