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頁,彭氏軍史評論,彭志文,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宗禹:後期捻軍中的著名領導人,安徽亳州雉河鎮附近張大莊人,別號&ldo;小閻王&rdo;,太平天國曾封他為梁王,初為黃旗青年的將領。其部軍紀肅嚴,作戰勇猛。1860年,率部三萬出蘇北敵後,克淮陰。1860年與任柱和太平軍配合作戰。1864年,天國滅亡後,與賴文光、任柱合併,推賴文光為首領。改變了作戰方式,以騎兵為主體的流動作戰,1865年在山東高樓寨殲滅了僧格林沁的馬隊,取得大勝。1866年,許州分兵,張宗禹統帥西捻軍。以6萬之眾在西安殲滅陝西巡撫劉蓉的湘軍,擊斃蕭德揚等多名清將。在陝北所向披靡。年底,為解救東捻軍踏冰渡黃河,進入山西,威逼北京,企圖調開包圍東捻軍的清軍主力,1868年,前鋒突進到京郊的盧溝橋。各路清軍北上&ldo;勤王&rdo;,張宗禹率軍南下,搶渡運河,進入直隸、山東,被左宗棠、李鴻章聯合圍困,突圍不成。8月16日,所部被清軍消滅,張宗禹投水不知所蹤。
任化邦:捻軍中三巨頭之一,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幼年父母雙亡,1851年,隨叔父起義,1857年,隨張樂行南征,為藍旗將領,1859年,其叔父戰死,藍旗部眾皆歸其統領,從此獨擋一面。1863年,捻軍失敗後,他率餘部活動在湖、河南等地,並捕殺了苗沛林的侄子苗天慶,而聲威大震。1864年,天國失敗後,他與張宗禹共推遵王賴文光為捻軍首領。1866年,許州分兵,他分在東捻軍。次年,他在伊隆河戰役中,與賴文光擊潰了劉銘傳的淮軍。東捻軍後又分為南北兩隊,他是北隊的首領。6月,在山東被李鴻章的長牆戰術困在四條河之間,突圍不出,11月與清軍大戰於江蘇贛榆,被叛徒所殺。
龔得樹:捻軍白旗總目,安徽雉河鎮龔吉寺人,出身貧苦,粗通文墨,是張樂行的軍師,足智多謀,軍中尊稱為&ldo;龔先生&rdo;。1856年,龔得樹指揮部隊在宿州臨渙夜劫清營,大敗河北鎮總兵崇安。他力主捻軍與太平軍聯合,所率領的白旗&ldo;梟猛耐戰&rdo;多次配合李秀成、陳玉成作戰。1861年,第2次隨陳玉成西征,3月14日在湖北羅田中炮陣亡。
王冠三:河南夏邑三官集王樓人,武秀才出身,1854年,曾跟隨太平軍北伐援軍曾立昌北征,路過河南,他與其弟王藩、宋喜元結捻起義,樹立黑旗。1855年,王冠三參加雉河鎮會議,以黑旗總頭領兼先鋒,成為五大旗之外的另一支捻軍,1856年,隨張樂行南征,在三尖河戰役中,大戰清軍,曾兩次突圍而出。可惜不久王冠三就戰死在亳州。
牛宏升:又名牛絡紅, 安徽雉河集附近曹市集人,曾參與初期捻軍起義,失敗後與張宗禹、任化邦等率部出走。牛宏升與西北太平軍陳得才、賴文光聯合作戰,成為後期捻軍的一支勁旅。1864年,他以軍功被太平天國封為荊王。1866年捻軍在河南許州分兵時,他分在東捻軍,與賴文光等轉戰華中,清廷曾拘捕其母,使人招降,他堅決拒絕。1867年11月,牛宏升在山東日照境內陣亡。
李蘊泰:又名李允,安徽宿州西陽集人,初期為藍旗首領。1857年,隨張樂行出征淮南。守臨淮,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他率部與張宗禹聯合作戰,被封為魏王。1866年,他分在東捻軍,與賴文光流動作戰。1868年,東捻軍覆滅時,他率數百人搶渡運河逃脫,投降天國叛徒李昭壽,旋被安徽巡撫所殺。
( 本文系彭志文原創,版權所有)
我國古代的七大&ldo;庸帥&rdo;
更新時間2005-8-6 17:23:00 字數:3252
中國古代歷史上朝代更替頻繁,戰爭不斷,為了爭奪王位和政權,常常烽火連天,白骨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