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現實中,除了無力繼續抵抗以外,還有兩種情況可以促使媾和。一是獲勝的可能不大,二是獲勝的代價過高。

正如我們在前一章已經講過的那樣,整個戰爭不受嚴格的內在必然性規律的支配,它必須依靠概然性的計算,而且產生戰爭的條件越使戰爭適於概然性的計算,進行戰爭的動機越弱,局勢越不緊張,情況就越是如此。既然是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概然性的計算也能夠使人們產生媾和的想法了。因此,戰爭並不一定要一方被打垮才結束。,我們可以想像,在戰爭動機很弱、局勢很不緊張的情況下,即使是非常微小的、幾乎看不出的可能性,就足以使不利的一方讓步。如果另一方事先已經看到這一點,那麼他當然會去努力實現這種可能性,不會首先去尋找並走土徹底打垮敵人這條彎路了。

對已經消耗的力量和將要消耗的力量的考慮,對是否媾和的決心更有影響,既然戰爭不是盲目的衝動,而是受政治目的支配的行為,那麼政治目的的價值必然決定著願意付出多大的犧牲作代價。這裡所說的犧牲,不僅是指犧牲規模的大小,而且是指承受犧牲的時間的長短。所以,當力量的消耗過大,超過了政治目的的價值時,人們就必然會放棄這個政治目的而媾和。

由此可見,在一方不能使另一方完全無力抵抗的戰爭中,雙方是否希望媾和,這是隨獲勝可能性協大小和需要消耗力量的多少而變化的。如果雙方同樣希望媾和,他們的政治分歧就會得到折衷的解決。當一方希望媾和較迫切,另一方媾和的想法就可以少一些,只要雙方希望媾和的想法合在一起已經達到足夠的程度,他們就會媾和。在這種情況下,原來媾和想法較少的一方當然比較有利。

我們在這裡有意不談政治目的的積極性質的消極性質在行動中必然引起的差別。縱然這種差別象以後要談到的那樣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我們在這裡只能作比較一般的論述,因為最初的政治意圖在戰爭過程中可能變化很大,最後可能變得完全不同,這是由於政治意圖同時還取決於已得的結果和可能的結果。

現在產生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增大獲勝的可能性。首先,自然是使用打垮敵人時所使用的方法,即消滅敵人軍隊和佔領敵人地區。但是這兩種方法用於增大獲勝可能性時和用於打垮敵人時是不盡相同的。當我們進攻敵人軍隊時,是想在第一次打擊之後繼續進行一系列打擊,直到把敵人軍隊全部消滅,還是隻想贏得一次勝利以威脅敵人,使他覺得我們已佔優勢而對前途感到不安,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後者,那麼只要消滅足夠達到這一目的的敵人軍隊就夠了。同樣的,當目的不是打垮敵人時,佔領敵人地區作為另一種手段也是不同的。在以打垮敵人為目的的情況下,消滅敵人軍隊才是真正有效的行動,而佔領敵人地區不過是消滅敵人軍隊的後果,沒有消滅敵人軍隊就佔領敵人地區,始終只能看作是迫不得已的下策。與此相反,如果我們的目的不是打垮敵人,而且我們確信敵人並不尋求流血決戰,而是害怕流血決戰,那麼,佔領敵人防禦薄弱的或完全沒有防禦的地區這件事本身就能帶來利益。如果利益很大,足以使敵人對戰爭的結局擔憂,那麼佔領敵人地區也可以看作是達到媾和的捷徑。

現在我們還要指出一種不必打垮敵人就能增大獲勝可能性的特殊方法,這就是同政治有直接關係的措施。既然有些措施特別適於破壞敵人的同盟或使同盟不起作用,適於為自己爭取新的盟國,或適於展開有利的政治活動等等,那麼不難理解,這些措施會大大增加獲勝的可能性,它們也是比打垮敵人軍隊更為捷便的達到目標的途徑。

第二個問題是採取哪些方法才能增大敵人力量的消耗,也就是使敵人付出更高的代價。

敵人力量的消耗包括軍隊的消耗和地區的喪失,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事資料百科

隨風落葉

活在亂世

混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