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69式坦克的戰技術效能指標:全重365噸,乘員4人,車全長9125米(炮向前),車寬327米(不帶裙板),車高24米(至炮塔頂),發動機功率580馬力,主用武器為1門100毫米滑膛坦克炮,輔助武器為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時,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里/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40公里,最大爬坡度為32度,最大側傾坡度為30度,越壕寬27米,過垂直牆高08米,涉水深14米。

作為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代坦克,69式在火力、防護、機動效能上比59式坦克都有較大提高,各項技術指標與前蘇聯的t-55式相當,明顯優於日本的61式。但因受&ldo;文化大革命&rdo;的幹擾,造成研製時間過長,使本來比較先進的效能隨著時間跨度的增大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顯得遜色了。因此,69式中型坦克定型後沒有大量生產。但69式的研製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坦克設計人才,這對中國坦克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吸引西方先進技術研製的79型主戰坦克。該型坦克安裝了帶熱護套的105毫米坦克炮和簡易火控系統,在效能上達到了國外戰後第二代坦克的水準。雖然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但79型主戰坦克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過渡車型仍? onkeypress=

☆ 令人惋惜的122中型坦克

60年代後,世界軍事強國紛紛推出了戰後第二代坦克,它集中型和重型坦克的優越性

能於一身,稱為主戰坦克。各國開始在其身上大量應用新型大口徑火炮、被動微光夜視裝置、新型火控系統、大功率發動機、新型裝甲、焊接技術炮塔、新型滅火系統以及集體三防系統等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使戰後坦克技術發生了一次飛躍。相比之下,中國的59式和69式中型坦克在綜合效能上還處於戰後第一代水平,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逐步拉大。

為了趕超世界先進坦克的技術水平,有關部門在&ldo;121坦克&rdo;還沒有定型的情況下,又於l970年3月提出&ldo;122坦克&rdo;研製計劃,由於受當時極&ldo;左&rdo;思想影響,沒有按科學規律辦事,在技術水平不具備的條件下,對&ldo;122坦克&rdo;提出了過高的戰技術效能要求。如要求122坦克要裝新型120毫米大口徑滑膛炮和4枚反坦克飛彈,能對付已有的和近期可能出現的任何中、重型坦克;能發射帶可燃藥筒的多種彈藥;採用先進的夜視、夜瞄裝置和先進的火控系統;坦克的戰鬥全重要輕;動力裝置功率要大、尺寸要小、油耗要低,並能使用多種燃料;改進裝甲材料、提高抗彈效能;解決對原子、化學武器的集體防護、具有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良好作戰能力;提高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減少保養工作量,延長保養週期等。特別是對122坦克提出了液力傳動、液壓操縱和液壓空氣懸掛的技術要求(簡稱&ldo;三液&rdo;,該坦克的產品代號為wz-122a)。

從中國當時所具有的坦克研製能力看,這些技術要求是很難達到的。因此,雖經廣大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連續奮戰,但一直未能成功,只好退到機械傳動、機械操縱和機械懸掛(簡稱&ldo;三機&rdo;,該坦克的產品代號為wz-122b),即使用機械代替液壓。但是這樣試裝出的&ldo;122坦克&rdo;也未實現預期要求,整車效能和部件結構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於是隻好在1974年取消該研製專案,改作部件研製。

122坦克的下馬雖然令人惋惜,但是該型坦克的研製為中國後續坦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ldo;三液&rd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事資料百科

隨風落葉

活在亂世

混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