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周初既滅奄及薄姑,封魯與齊於其故地。以齊魯為中心,今山東省境內到春秋的只有萊夷沒有完全華夏化。淮水地區諸夷,為西周東方的勁敵,是西周中後葉東夷的主體。

齊與魯對周圍東夷部落的政策有明顯的區別:齊太公治齊&ldo;因其俗,簡其禮&rdo;,魯公伯禽治魯&ldo;變其俗,革其禮&rdo;。齊所採取的政策,促進了華夏文化與東夷文化的融合,不僅在春秋時首先稱霸,齊國的文化對整個華夏文化的影響也不可低估。齊國周圍的東夷部落較快地與之融為一體,前567年齊國滅萊,於是山東半島各東夷小國已被齊兼併。魯國伯禽強調變革當地土著居民的禮俗,雖然魯以推行周禮著稱,但當地土著東夷的習俗仍頑強地保留著。魯在東夷文化起源發展的中心地區,以華夏族之周文化為主導,發展出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的孔孟儒家學說。孔夫子,其先為宋人,是商族苗裔。

今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分佈著少昊集團的後裔嬴姓與偃姓諸國,如徐、江、葛、黃、淮夷、鍾離、英、六、舒鳩等,他們是蚩尤戰敗後由山東遷移過來的東夷部落,但南遷後含有更多的百越血統。春秋時期他們與諸夏通婚,參與會盟,在戰國大兼併的歷史程序中,他們先後被楚、魯、吳-越所兼併,他們的文化對齊、魯、楚及吳越都有影響,在政治上逐步統一過程中,文化與民族得到交匯融合,夷夏間的差別逐漸消失,成為華夏族的一部分。

應該說一直到漢朝,東夷的華夏化才徹底完成,東夷在向華夏族完全貢獻了自己的科技智慧後,在血緣上、語言上被華夏族函化,最終成為漢族的一分子。所以目前山東、蘇北、皖北之漢族,血緣上都含有通古斯和百越血統,非純粹的華夏血統,但人種上與華夏無異,屬於北方遠東人種。

巴與蜀都是從青藏東進的藏緬族群,屬於北方遠東人種。巫山人、元謀人等百萬年以上的人類化石至晚期智人資陽人,都發現於長江中上游。黃帝之子昌意,昌意降處若水(今雅礱江),娶蜀山氏女(蜀族)生顓頊,封其支庶於蜀;禹生西川石紐(今北川縣),娶於塗山,在蜀導江治水;蠶叢氏、柏濩氏、魚鳧氏三代蜀王相繼王蜀,各數百歲。

蠶叢,屬氐人的一支,創造了三星堆文化。公元前21-前11世紀,魚鳧氏(受帝顓頊教化,與夏同源)建立古蜀王國,建都今廣漢三星堆,繁榮了三星堆文化。前1300年,廩君在今湖北省恩施縣建立巴國。

公元前11世紀巴、蜀從周武王伐紂。西周王朝封其宗姬於巴,為巴子國。西周亦封蜀為諸侯國,杜宇(望帝)取代魚鳧氏,在蜀建立杜宇王朝,建都今郫縣。

公元前7世紀荊人(江北楚蠻)開明氏鱉靈入蜀為相,開鑿玉壘山,治水有功,逐走杜宇,立為蜀王(叢帝),建立開明王朝,建都今雙流縣境。公元前6世紀蜀王開明五世遷都成都,建立五丁制度。

前611年巴、秦、楚國聯合滅庸,楚佔有庸國中心今竹山縣,秦得到安康,巴分得今巫山、奉節。前361年巴國入川,據有川東之地,形成了與蜀在四川地區東西相對峙的局面。戰國時期,巴國在清江流域的故地被楚國吞食,在鄂西北及陝南的勢力也被楚、秦所逐。

前316年秦惠王遣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率師從石牛道伐蜀,蜀亡。同年,秦移師攻巴,巴亡。前314年秦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慶)。秦封蜀王子通為蜀侯。前285年秦昭王改蜀國為蜀郡。

前256-前251年秦昭王時,李冰為蜀守,主持修築都江堰,倡導鑿井吸滷煮鹽。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設巴、蜀二郡,郡下設縣。為開通西南夷,下令修築五尺道(由今宜賓通往雲南曲靖)。

巴蜀被秦國併吞後,秦國置官施政、遣兵駐防,並遷移關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事資料百科

隨風落葉

活在亂世

混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