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8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考古實物佐證外,唐宋間使用廁籌的記載也多見於史籍,宋馬令《南唐書浮屠傳
》:&ldo;後主與周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
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rdo;《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七記載,韓滉任鎮海節度使,運送大量物資至關中,其中就有廁籌:&ldo;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滉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rdo;
唐代高僧道宣所述《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上廁法第十四記載了僧人的日常規範,
其中上廁法要求僧人&ldo;常具廁籌,不得失闕&rdo;,並明文規定:&ldo;不得用文字故紙&rdo;。這個記載證明瞭唐朝時代的僧人用廁籌拭穢,同時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ldo;文字故紙&rdo;拭穢,既然禁止,那麼現實生活中一定有人這樣做,不然何來禁止呢?
唐宋之間,紙已經不僅僅用於寫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燒祭鬼神。宋人《愛日齋叢鈔
》記載&ldo;南齊廢帝好鬼神,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而有紙錢&rdo;;《唐書》王嶼傳:&ldo;漢以來葬者皆有瘞錢,禱神而用紙錢,則自王嶼始&rdo;;唐以後焚燒紙錢記載開始在史料中頻頻出現。又《天工開物》記載:&ldo;盛唐時鬼神事繁,以紙錢代焚帛,北方用切條名曰板紙。故造此者名曰火紙此紙十七供冥燒,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紙,則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為也&rdo;。既然出現了日用的紙,那麼,人們用它拭穢也是順理成章了。
魏晉南北朝‐‐廁籌時代
唐之前,已有使用廁籌的記載,但未見有用紙拭穢之證據。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梁紀二十二記載北齊皇帝高洋&ldo;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
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rdo;
魯迅《古小說鉤沉》輯東晉裴啟佚書《語林》記載&ldo;劉寔詣石崇,如廁,見有絳紗帳
大床,茵蓐甚麗,兩婢持錦香囊,寔遽反走,即謂崇曰:乃誤入卿室內,崇曰:是廁耳,寔更往,向乃守廁婢,所進錦囊,實籌&rdo;
唐朝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卷第十三之&ldo;感應錄&rdo;記載:&ldo;吳時於建鄴後園平地
。獲金像一軀。討其本緣。謂是周初育王所造。鎮於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漢魏未有佛法南達。何得有像埋瘞於地。孫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於廁處令執屏籌。&rdo;此事若為真,則是三國時期就使用廁籌的明證。
用廁籌之法疑隨佛教而傳入中國。在早期的佛教諸律中,記載了釋迦牟尼指導眾比丘
使用廁籌的事情,如毗尼母經卷第六:爾時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羅門種姓。淨多汙,上廁時以籌草刮下道,刮不已便傷破之,破已顏色不悅。諸比丘問言:&ldo;汝何以顏色憔悴為何患苦&rdo;?即答言:&ldo;我上廁時惡此不淨,用籌重刮即自傷體,是故不樂&rdo;。針對這種情況,釋迦牟尼佛說:&ldo;起止已竟,用籌淨刮令淨。若無籌不得壁上拭令淨,不得廁板梁栿上拭令淨,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塊軟木皮軟葉奇木皆不得用;所應用者,木竹葦作籌。
度量法,極長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汙淨者,不得著淨籌中。是名上廁用廁籌法。&rdo;
釋迦牟尼佛生活於公元前六、七世紀,這些戒律則成文於他逝世之後的一百多年,所
以從目前的文獻資料看,印度使用廁籌的歷史要比中國早得多。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最初傳入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