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6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展經濟是解決邊區財政困難的最根本途徑。1940年11月,邊區中央局發出《關於開展邊區經濟建設的決定》,指出:&ldo;沒有有效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邊區的鞏固與發展是不可能的。&rdo;因此,從1941年開始,邊區再次掀起了繼1939年之後的經濟建設高潮,政府加大了對經濟建設的投入,使邊區在農業、工業、商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一)農業。農業是陝甘寧邊區支柱經濟部門。邊區農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耕地和植棉面積擴大,糧食產量和棉花產量的提高。1941年至1945年反映農業發展的幾項主要指標統計見表1(註:根據《史料摘編》第二編《農業》第85‐87頁有關資料統計。)。
表1
年代耕地(畝)糧食產量(石)植棉(畝) 產量(斤)
1941 12 223 3441 470 00039 987 508 131
1942 12 486 9371 500 00094 405 1 403 646
1943 13 774 4731 600 000 150 473 2 096 995
1944 12 205 5531 750 000 295 178 3 044 865
1945 14 256 1441 600 00035 000 /
(二)工業。1941年至1945年邊區工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1943年工業發展水平為例,公營工業發展最快,全邊區有紡織廠23家,年產大布329萬餘匹;造紙廠11家,年產紙5671令;化學工業工廠10家,肥皂廠2家,陶瓷廠3家。石油廠1家,火柴廠1家,製藥廠1家,皮革廠2家,印刷廠4家,被服廠12家,煉油廠2家,工具廠8家,木工廠2 家。(註:《解放日報》1944年5月1日。)公營工業是邊區工業的骨幹,給邊區財政提供了大量的收入。手工業發展也很快。就民間紡織來說,全邊區有紡婦133萬餘人,紡車12萬餘輛,1943年共紡紗835萬餘斤,(註:《解放日報》1944年5月1日。)給公營紡織廠提供了相當部分的紗線原料。其它工業如煤1943年產量達到每月7600噸;鹽1943年產量達521萬馱(只據幾個重要鹽池的統計)。(註:建設廳:《一九四三年工業統計表》1944年4月1日,見《史料摘編》第三編《工業交通》第115頁。)同時,私營工業也得到發展,儘管產量不佔主要地位,也可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三)商業。農業、工業的發展推動了邊區商業貿易的發展。1937年至1940年邊區的商業貿易是採辦性質的,主要是保證黨政機關和軍隊的物資供應,只有很少部分具有營利性質。1941年後,邊區政府加強對貿易的領導,制定了合理的商業政策,促進了邊區商業貿易的發展。如1941年6月,延安市的公營商店達46家,總資本2738萬元,1至6 月份貿易額為9379萬元,純利潤1103萬元。 (註:邊區貿易局:《邊區對外貿易概況》1942年,見《史料摘編》第四編《商業貿易》第44頁。)再如1943年統計的幾個比較典型地區的貿易情況:靖邊公營商店總資本133萬元,上年利潤878萬元;@1縣公營商業總資本45399萬餘元,上年利潤771萬元;延安市公營商店、客棧等資本總額24705萬元,上年純利329萬餘。(註:根據《史料摘編》第四編《商業貿易》第273‐276頁有關數字統計。)同時,合作社商業和私營商業都得到一定的發展。總之,工、農、商業的大力發展,成為邊區財政來源的基礎。
稅收是1941年後邊區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邊區政府的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