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節,渡亡經,尤四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個無才無德,滿肚子稻草的梁王!有才有德者不服,有兵有馬者也不服,於是被派遣出長安的大皇子信王與三皇子庸王,以各自領地邊緣的一隻鵝與兩根秧苗為導/火索,借題發揮,從口水戰發展成了互毆,最後乾脆合二為一,直指京師。
設想一直是豐滿的,譬如當初安史之亂的發起,到後來導致“宛轉蛾眉馬前死”,他們不會直接提及誰來繼位的問題。目標只有一個,廢了那個惑亂朝綱的周皇后。周皇后年逾五十,如果說年輕時是個美人,到了五十高齡,顏色早就凋零得所剩無幾了,再配上惑亂二字,委實有點牽強。但這是一招很有效的政治手段,隔山打牛。皇后倒臺,相應的梁王也就倒臺了,母子兩個也許還有機會一起進麗景門內的大牢裡吃兩天牢飯。
信王與庸王大軍殺到,戍守山南道的楚王受命阻擊,結果這位王爺是個高手,戴著和事佬的面具與二位兄弟周旋,雷聲大雨點小的仗也打過兩次,都以手足不相殺的聖人訓條不了了之了。長安就像只拔光了毛的雞,沒有外援,只得肉搏。
還好帝王手中有兵權,南北兩衙加上府兵,少說可以抵擋兩三個月。這時候定王遞了密摺入長安,要替主分憂,安撫四海,定諸王之亂。其實長安未到彈盡糧絕的境地,老皇帝知道這幾個兒子相爭,不管誰獲勝,肉還在鍋裡。但要是定王加入,那麼威脅就大了,到最後恐怕會鬧得江山易主。
中原亂成了漿糊,今上的病又加重了幾分。待緩過氣來,匆匆忙忙命中書省擬詔,下令定王按兵不動繼續鎮守關外。結果詔書送達時,定王大軍已經到了扁都口。
是戰是退,定王又開始猶豫。如果那五王忽然醒轉,調轉矛頭一致對外,那麼他的計劃難免受挫。問國師,國師的答案很簡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殿下只需靜待,待那兩路大軍與府兵殺得兩敗俱傷時,殿下可坐收漁翁之利。”
定王的心終於沉澱下來,距離中原只有一步之遙,他甚至已經能夠聽到久違的鄉音。此時的確不該再舉棋不定了,他將那段黃帛捲起來,隨意扔在了案几上,“那麼依國師之見,大軍何時入關為宜?”
國師搖著扇子站在帳前遠望叢山,這條咽喉要道氣候瞬息萬變,越快透過這裡越好。便道:“三日之內必須穿過扁都口,等過了關隘,在武威稍事休整,然後靜觀其變。請殿下下令三軍,備齊充足的禦寒衣物、炭料及厚氈披掛。待到用時方恨少,就來不及了。”
定王聽了他的話有些狐疑,抬頭看天色,驕陽在頭頂灼烤著,放只瓜在太陽底下,不消三刻就能曬裂。這樣的天氣,行軍途中揹負冬衣,對眾兵將來說實在是個不小的負擔。
他將信將疑,但依舊令都尉去辦。事實證明國師果然神機,大軍入峽谷的第二天夜裡突降暴雪,十三萬人馬被困住,若無冬衣和炭火,凍死者恐怕要過半。
☆、第 58 章
大雪封住了峽谷,他們在扁都口的中段。四下張望,混沌一片,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大軍被困住,定王焦急異常。這不是個好兆頭,還未交鋒便折損在這裡,這次的一鼓作氣豈不成了笑話?他也有些怨怪國師的意思,“國師說三日之內必出扁都口,為什麼才過兩日便降大雪?”
國師垂著眼睫頷首,“本座是說了三日之內,因為三日之後還有更糟的天氣。大軍如果不能順利離開,待到雪停,這峽谷裡的屍首會堆積如山。”
定王噎了下,憤恨不已,又不能發作,氣得漲紫了麵皮。轉頭對副將大喝,“點五名折衝都尉,命他們各帶一千二百人剷雪開路,一天之內開啟通道,全軍夜行,務必在明早之前走出扁都口。”
副將領命去了,可是男人的火氣一起,便實在難以消磨。定王在帳中來回走動,見國師依舊波瀾不驚的樣子,心裡疑竇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