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何處是故土
花明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章 何處是故土,清穿後我繫結了上進系統,花明柚,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像土爾扈特部,明明在清朝入關前就已經遠走異國他鄉了,卻還能不遠萬里來歸順。
池夏翻了翻任務描述,瞬間覺得大有希望:“這樣說來,他們對大清一直是友好甚至是臣服的?”
那隻要土爾扈特部迴歸,這個找解藥的任務可以說是手到擒來了?
雍正點了點頭,想起胤祥先前遇刺的事:“俄國使團中被扣押下來的那人,似乎也是土爾扈特部的後人。只不過他從小就被俄國人收養了,對自己的身世也未必瞭解。”
“另外,土爾扈特部分支很多,想要找到這個毒是誰制可不容易,除非咱們能把他們所有部族召集起來。但想要在俄國人境內做這些,恐怕……”
不太現實。
池夏笑了:“何必在俄國人境內做這個?我們可以讓他們回來啊。”
雍正搖頭哂笑:“你知道整個土爾扈特部有多少人麼?”
池夏剛好翻到了一本詳細描寫土爾扈特部東歸的史書。
瞥了一眼,答得很篤定:“有四萬多戶二十多萬人。全勝時期可能還要再多七八萬人。”
……
這舞弊舞得,太明目張膽了。
雍正被她的答案噎了一下,苦笑道:“二十多萬人,怎麼可能全部回來?”
池夏:“為什麼不可能?”
乾隆朝,在與清廷完全“失聯”的情況下,他們都拖家帶口,突破俄國人的圍追堵截跑回來了。
更何況現在。
他們完全可以先派人去接觸他們,好好計劃一下,來個裡應外合。
雍正挑眉:“故土難離。他們離開漠西已經有百來年了,如今伏爾加河才是他們的家園。”
“再者說來,哪怕他們願意萬里回遷,朕只問你,若你是俄國皇帝,你願意放二十多萬人離開?”
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
有人口才有賦稅,才有兵丁。
二十多萬牧民,就意味著大片豐碩肥美的草原,源源不斷的牛馬和無數能征善戰的將士。
俄國人口本就不密。日常沒事還千方百計想著從蒙古拐帶擄掠一些牧民回去呢。
他們的皇帝除非是瘋了,否則是絕不可能把這些人放回來的。
池夏笑了:“俄國皇帝當然不願意,但他們還是回來了。”
雍正不知道她為什麼忽然來了這麼一句。
池夏想起他百餘年都被禁在泰陵,只能看到京城的狀況,大約並不知道這件事,便直接把書推給了他。
“人的信念產生的力量,有時候就是超出常理,甚至超出我們能想象的極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