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喚雨,如果能像鄭和鄭公公那樣領著龐大的天朝艦隊縱橫天下,不但私利、權力可以得償所願,而且雖然沒有子孫,亦可名垂千古,那是何等快意?
眼見群臣議論紛紛,谷大用心急如焚,生怕這位一向別出心裁的正德皇帝不循祖例,真的殺了來使。可他現在並無官職,群臣議事他根本插不上嘴,正急不可耐,忽見楊凌來到不由心中大喜,以楊凌此刻的身份,足以左右皇上的心意,這下總算安全了。
谷大用急忙高聲唱道:“威武侯、柱國上將軍楊凌晉見!”
群臣一肅,楊凌急急走入依禮拜見正德,然後問道:“皇上,臣聽說倭使在鬧市街頭行兇殺人,五城兵馬司兵圍四夷館,現在朝野群情激憤,是以急急來求見皇上,不知諸位大人可曾議出了結果?”
正德無奈地道:“諸位愛卿所慮皆有道理,故此朕正旁徨無定,楊卿來得正好,可幫朕拿個主意。這倭使粗魯野蠻,竟然當街殺人,常言道殺人償命,本應重重懲處,可是……”
他猶豫了一下道:“循先朝舊例,我朝向來厚待朝貢來使,從無法辦使臣的先例,先皇在時,倭使在濟寧當街殺人,亦被寬釋,如今若懲治來使,恐令四夷寒心,詬我天朝氣量狹窄。”
吏部侍郎張彩是劉瑾一脈的人,見楊凌來了不由精神一振,侃侃而談道:
:“皇上,聖人有云,‘天生民性有善質。而示能善,於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皇上是四海之主,夷人朝服,亦是渴慕天顏,有向善之心,皇上聖德剛明,若似仁厚治天下,協和四夷則天下俱感恩德,自然感化頑惡。”
老臣楊守隨忠心耿耿,雖說言開海禁是楊凌的主張,他仍不願殺了來使叫四夷八荒暗中恥笑天朝,也出班奏道:“播聲教於八荒之外,流仁惠於九圍之表。禮讓四夷,以上因道德詞章綏化之,是我天朝一向的國策。例朝例代,諸位先皇莫不秉持寬仁之禮,以示朝廷寬宥懷柔之意,望皇上三思。”
李東陽反對道:“皇上,楊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倭族人面獸心,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以古觀之,乃是其天性。
他們自貢使我朝以來,鮮有不惹事生非者,可見教化沐恩不足以感之。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臣以為雖不鐐也應予懲戒。”
以李東陽建議懲治兇手一派,原來也羞於提及一個“殺”字,楊凌聽到這裡不由一聲暗歎:對蠻夷寬大、博愛果然是我中華向來的傳統。
莫說這時倭人對我大明傷害還極為有限,即便後世倭人成為華人國仇,對那些雙手染滿鮮血的劊子手們,我們還不是錦衣玉食地養著,以超出人性範疇的極大“寬仁”希望感化這幫禽獸?
然而良苦用心之下結果如何呢?其中大部分一夥被放回國,仍極端仇恨我族,兇殘侵略之心不減。
楊凌想到這裡,上前一步,長長一揖,恭聲說道:“皇上,臣冒昧進言,臣以為張大人、楊大人所言大謬,楊大學士所言亦有不妥。”
“嗯?”楊凌大棒一揮,“寬宥”、“嚴懲”兩派各打五十大板,他要有什麼見解?群臣頓時豎起了耳朵,想聽他說個明白。
楊凌慨然說道:“倭人溫和時如處子,殘暴時如野獸,種種表現其實不過是膜拜強權、欺軟怕硬罷了。”
他擲地有聲的話語在肅靜的大廳中不斷迴響:“欲感化使之知恩,猶如對牛彈琴,往往使之恃寵而驕,不但不知我天朝良苦用心,反而把同天朝交好當成一種手段,變本加厲,無所顧忌,一旦惹了事就把睦鄰友好當成一個籌碼討價還價。
所以……臣以為:感化懷仁,不如刑之以威!”
楊守隨沉不住氣道:“大人,按照祖制……”
楊凌接道:“這樣做與祖制並不相違,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